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功效。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黄芪,以下是对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的概括:
01
适宜食用黄芪的人群
- 体质虚弱者:如经常感到疲劳、容易出汗、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
- 脾胃虚弱者: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大便稀溏等症状的人。
- 慢性疾病恢复期患者:如手术后或长期患病后的恢复期间,需要补充体力。
-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可以通过黄芪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适当使用黄芪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02
用量
○ 一般建议每次使用5-10克黄芪片。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适,如上火、口干等。
○ 水质:
○ 使用干净的饮用水或矿泉水来泡黄芪,避免使用含氯过多的自来水,因为氯可能会影响黄芪的有效成分。
○ 水温:
○ 最好使用80-90℃的热水来泡黄芪,这样可以更好地释放黄芪中的有效成分。沸水会破坏一些活性物质,而温度太低则不易提取有效成分。
○ 泡制时间:
○ 黄芪泡水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如果希望更充分地提取有效成分,可以延长到20-30分钟,但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以免黄芪的味道变得过于浓烈。
○ 适宜人群:
○ 黄芪适合体质虚弱、气虚乏力的人群。但对于感冒发热、湿热内蕴、高血压患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饮用频率:
○ 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2次,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身体反应。如果感觉良好,可以继续饮用;如果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 搭配其他药材:
○ 黄芪可以与其他药材如枸杞、红枣、当归等一起泡水,以增强其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材的搭配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来选择,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保存方法:
○ 泡好的黄芪水应尽快饮用,不宜长时间存放,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如果需要保存,可以放在冰箱中冷藏,但最好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
03
不适宜食用黄芪的人群
- 感冒发热者:感冒时服用黄芪可能会使邪气内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 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夜间盗汗等症状的人。
- 肝火旺盛者:情绪急躁、易怒、眼睛红赤、头痛眩晕等症状的人。
- 肠胃积滞者:饮食过量导致腹胀、便秘等情况的人。
- 经量过多者:月经期间血量异常增多的女性应避免服用,以免加重症状。
- 孕妇:由于黄芪有利尿作用,可能会影响羊水量,因此孕妇不宜食用。
- 过敏体质者:对黄芪或其他药材有过敏史的人应避免使用。
- 疮疡初起者:刚刚出现皮肤感染或者伤口发炎的情况不适合用黄芪,因为它可能促进炎症的发展。
- 实证表现者:如体内有湿热、痰湿、食积等实证表现的人群也不宜服用。
04
与黄芪适配药材
1、黄芪配人参:黄芪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偏于温补固护;人参善于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偏于滋补强壮。
两药配伍,相须为用,为甘温补气的重要配伍。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2、黄芪配附子:黄芪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附子善于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两药配伍,可增强温里助阳、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下陷兼阳虚者,症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肢体沉重麻木等。
3、黄芪配白术:黄芪长于益气补虚;白术善于健脾益气。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
4、黄芪配当归:黄芪补脾肺之气,以益生血之源;当归养心肝之血,以补血和营。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5、黄芪配升麻:黄芪甘温,长于补气升阳;升麻辛甘微寒,善于解表升阳。
两药配伍,可增强升阳举陷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6、黄芪配防风:黄芪补气固表;防风祛风解表。
两药相配,防风能载黄芪补气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之疏散而不固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疏散。
散中寓补、补中兼疏为相畏相使的应用。适用于虚人四肢酸痛、表虚自汗等。
7、黄芪配桂枝:黄芪长于益气行血;桂枝善于温经通脉。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的作用。
适用于气血营卫不足、肌肉疼痛、肩臂麻木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