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个帅才,统领全局的人。将易得,帅不易得啊。不仅如此,郭子仪还是个非常会做人的人。你按照儒家忠孝仁义礼智悌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郭子仪也是个完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又有着超高的才华,有着极大的战功,仁义道德方面也很少有瑕疵。他本人也享受着荣华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步入军界的时候是太平时日。他是靠着武举上来的,当时国家的边境虽然有战事,但国内是祥和稳定的,盛世嘛。所以,他的仕途刚开始是四平八稳的,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把整个国家抛到了深渊里边。当然,反过来,这也使得郭子仪获得了机会。他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就是所谓“乱世出英雄”。

郭子仪可以说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最早投入反击的唐军将领之一。在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当中,有如下一些战功,比方说,战争初期的掩袭敌后。

当时郭子仪被委任为朔方节度使,朔方军那可是唐朝西北边防军体系里边强有力的一支队伍、主力军,它的管辖范围涵盖了今天的宁夏到内蒙古到这一带。安史叛军大本营在河北,他们的目标是洛阳和长安。这样就导致安史叛军的侧翼暴露在了朔方军的面前,所以郭子仪毫不犹豫地出击敌人的侧翼,先是击败了叛军的高秀岩部,然后又乘胜前进到了今天山西省的北部,在这里又多次击败叛军,尤其是有一仗击毙敌人的主将,而且坑杀敌人骑兵 7000 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叛军主力已经攻克了洛阳。此时态势非常地微妙。叛军战斗力很强,唐军,尤其是原先内地的那些部队,在正面对抗当中很难占据上风。但是,敌人也有敌人的问题。

他们的大本营在范阳,而范阳到洛阳这一线的侧翼方向已经受到了郭子仪的威胁,然后,颜真卿、颜杲卿兄弟俩又在河北和山东掀起了起义。河北二十四郡有十七郡响应了颜氏兄弟的号召,重新起义,效忠大唐。结果敌人被搞得是后院起火,焦头烂额。

在郭子仪的保举之下,李光弼被委任为河东节度使,两个人联袂出征,威胁敌人的河北大本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与此同时,敌人占据洛阳之后,想打长安,有一个难点。什么难点?就是潼关。这时候潼关由谁来镇守?由唐玄宗起用的赋闲在家的老将,就是哥舒翰来镇守。

刚开始哥舒翰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一句话,就是“守”。我就坚守不出,你在潼关面前你进不来,然后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等这些人包抄你的后路,早晚有一天我们给你来个包饺子。

但是,最后事儿还是坏在了皇帝和杨国忠的身上。为什么呢?因为杨国忠与哥舒翰之间有矛盾,他认为哥舒翰屯兵不进,手握重兵,却不出关与敌人进行决战,可能是想谋图自己,借这个战事来给哥舒翰自己积攒权力,然后回头要来收拾他。所以在他的怂恿之下,皇帝接二连三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战。

其实在此之前,郭子仪、李光弼已经劝告皇帝,说现在态势很好,“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郭子仪、李光弼真的是头脑非常清楚,他们建议潼关就是守,守住就是最大的胜利;让我们去颠覆敌人的河北老巢,抓住敌人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敌人不战而自溃。

但是,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怂恿之下,非要强迫哥舒翰出战。结果,这场战役唐军大败,长安失守,皇帝逃往成都,路上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叛军长驱直入,郭子仪他们创造的大好局面一夜断送。断送完了之后,在马嵬驿兵变之后,太子李亨选择与老皇帝分道扬镳。他刚开始想去河西,最后又决定前往灵武。他要去灵武干什么?其实,他这阵儿已经想自立门户,当皇帝了。但问题就在于,身为太子,在老皇帝没有发出明确指示的情况之下,想自立为帝一定要获得军方的支持。而军方此时核心关键人物是谁?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