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

以制造镍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当其在2022年宣布停产燃油车时,不是像大多数传统车企一样或多或少被迫转型,而是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12月1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显示,11月销售新能源汽车50.68万辆,连续第二个月销量突破50万辆,这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一个月超过上汽可能是运气,两个月可能是巧合,那么连续几个月稳坐销量第一宝座,就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只是保持月销50万辆,全年就是6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销量前五可能都没有问题;而如果能突破60万辆甚至更多,估计世界前三大汽车公司,都要谈“迪”色变。

有人将比亚迪的“异军突起”,看作是站在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低价冲量,这可能更多是一种“葡萄酸心理”。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谁都能站在风口,但飞起来还是摔下去,要看自己的造化。

01

01

造电池、造电车,是刻在比亚迪骨子里的东西。

从大哥大时代人工加夹具制作镍电池,到手机时代的锂电池,再到电子浪潮时成为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到最后投入与电池相关的更大产业——汽车,是顺势和选择。

只是当大家如今看到比亚迪突飞猛进时,淡忘了其当时一条腿摸索着造燃油车,一条腿开发电动汽车,提前准备技术时的跌跌撞撞;也淡忘了其长达十年月销徘徊在3万~4万辆、被嘲笑是“比3万”的黑暗时刻。

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话说,在销量停滞不前,利润大降、命悬一线的时候,“是技术给了我们敢的底气,技术让我们站得更远,看到全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福在比亚迪成立30周年发布会上如数家珍,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易四方、易三方不一而足,技术大爆发也带动了比亚迪销量和业绩的突飞猛进。

业绩上,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5022.51亿,同比上涨18.94%;归母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上涨18.12%;扣非净利润也达到231.92亿,同比上涨19.86%;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大幅度领先国内汽车业同行,创下新高。

2022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2022年,也成为比亚迪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其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37%至2677亿元,净利润直接从24亿上升至93亿,扣非净利润也从微薄的8.86亿,增厚至83.64亿,从此顺利翻身,进入上升期。

销量端,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74.79万辆,质的改变同样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前三季度的销量为118.51万辆,相较2021年的45.27万辆直接翻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量、业绩大爆发,更像是水到渠成。

所以就像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拿到汽车行业入场券不是赌,2022年成为世界第一家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的决定也不是赌。

在别人看不清、不理解的时候,王传福和比亚迪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也知道要去哪里。

所以,比亚迪能够迎来或者说熬到技术、市场出现拐点,销量和业绩发生质变,不是运气。

02

02

可惜,树大招风。

几天前,刚刚宣布进入而立之年,以及完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比亚迪,因一封要求传感器巨头森萨塔降本10%的邮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截至目前,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通过社交媒体澄清,“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外,比亚迪尚未作出其他官方回复。

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汽车业上下游普遍存在的做法,只不过这次被曝光了出来。

但是,这一行为却能够真实折射出一些汽车行业现实存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车企要求供应商降本,反映出汽车制造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并不难理解,如今的汽车市场水深火热,一轮轮价格战此起彼伏。通过供应商降本,车企可以有更大的价格竞争空间,在应对价格战时,更加“游刃有余”,利于在市场波动中保住定价权和销量。

其次,将成本压力传递给供应商,可以保证车企自己的利润空间不被压缩得那么厉害,通过上游供应商控制成本、分担风险,可以缓冲利润下降。

再者,不论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还是下游经销商,都会存在提前垫款或被拖款的现象,这其实相当于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在给车企提供占款,使其可以有更从容的现金流。一个愿打,一个不得不挨,这也是一种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在“家大业大”、高速发展的比亚迪要求供应商大幅降本,也是自身需要控制成本压力的真实写照,是一种风险分担的策略。

从比亚迪的三季报中,也可窥见一二。

从规模上看,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确实不断增长,但增速在放缓。从2022~2024年的三季报来看,其营收增速分别为84.37%、57.75%、18.94%,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1.13%、129.48%、18.12%,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44.02%、131.34%、19.86%,出现非常明显的增幅收窄。

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增速(32.14%),高于同期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

这当然与基数越来越高有关系,或是进入了高位后的平台期,但仍值得警惕。

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说明较低的价格已经削弱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 秦PLUS DM-i 参数 图片 )现在官方售价7.98万起,落地价却已经到5.98万,这个底线到底是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减少上游成本是一种策略,但也要适度,这次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本事件冲上热搜,可能是这个10%已经触碰到供应商可接受的底线。

供应商、车企、经销商,本是一条船上的人,需要共担风险,但谁都不愿意被动裹挟,更多应该是携手实现共赢,毕竟谁都离不开谁。

03

03

越是高速发展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头脑。对比亚迪来说也一样。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比亚迪站稳根基,还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其一,三季报显示,2024年9月30日,比亚迪的存货约为1243亿,相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41.84%,首次超过千亿。比亚迪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市场订单增加导致库存备货增加。

高库存无疑会占用大量资金,如果销量增长放缓,库存积压会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和高额管理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另一个维度,比亚迪的负债率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需要警惕。尤其是当下,汽车产业链唇亡齿寒,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三季报数据核算,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7.9%。高负债、高销量、低利润率的经营模式下,考验比亚迪现金流能力的时候也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旗下高端品牌有待夯实扩大。在比亚迪的销量结构中,王朝/海洋系列销量基本占到整体销量的95%以上,而 腾势 、方程豹,尤其仰望,作为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销量占比约5%。

相较之下,以11月数据为例,吉利汽车极氪和领克合计销量约6万辆,占整体销量近25%;长城旗下坦克和WEY占比约为21%。

目前,腾势品牌月销基本在10000辆左右较为稳定,大部分销量来自D9,N7和Z9声量不大;方程豹11月销售8521辆,为今年新高;仰望销售302辆,与1600辆高点有一定距离,而且当时只有U8一款在售车型。

作为比亚迪新能源个性品牌,方程豹首款车型 豹5 于去年11月9日上市,售价28.98万元起。今年7月,借品牌一周年之机,豹5价格全线下调,售价23.98万元起。

此外,品牌一周年之际,方程豹也开启品牌焕新战略,对未来产品线进行全面扩充,从“专业个性”迈入“大众个性”定位。由此不难看出,比亚迪要向方程豹品牌要销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戴华为光环的豹8也于11月12日正式上市,据悉上市首周卖了818辆。随着产品线不断扩充,品牌价格带进一步拉宽,方程豹的销量可能会上一个新台阶。

至于仰望品牌,目前已有百万级的硬派越野U8、纯电超跑U9在售,旗舰轿车 仰望U7 也已开启预售,三款车型、三个完全不同的细分市场,旨在树立比亚迪高端化品牌形象。

其实,在25万以上或者说30万元以上市场,比亚迪需要做的还很多,摆脱低端的品牌形象,也不是朝夕可为。或许可以换个思路,向理想、问界取经,因为仰望品牌已经把品牌调性拉满,完全具备延展的基础。

其三,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价格不是全部。市场中来自传统车企、新势力的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比亚迪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它很容易成为对标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比亚迪旗下销量较好的车型,例如宋、秦、汉系列,或者 海鸥 海豹 海豚 等车型,在细分市场中均有不少对标者来势汹汹。

面对琳琅满目的纯电和插混产品,比亚迪如何在市场中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这毕竟会影响到销量压舱石板块。

Views of AutosKline:

Views of AutosKline: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是站在技术基石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别将会变得更加明晰和可靠,即使是虚幻的,甚至即使是与现在相背而行的。总穿着工装的王传福,让比亚迪已尝到搞技术的甜头,现在掌握了发展主动权。

所以就目前来看,比亚迪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比亚迪也并非高枕无忧,造车是一场马拉松,远远还没有到达终点。

人性是贪婪的,亮眼的业绩只会更加拔高外界对比亚迪的预期,从而带来更高的压力,资本市场更是如此。所以,新王当立,更需稳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