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一篇小插曲,一点个人心得(付费的是这部分内容)。

之前帮朋友写小雪节气餐食文章的时候,看到一句诗“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觉得有点奇怪,找了一下出处发现原诗其实是“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百度搜索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北京风俗杂詠》)

网络上存在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之前《》,里面也存在一句抄错的句子,将原诗的“醉看【梅】花月白”讹传成了网络版本的“醉看【墨】花月白”。至于破绽也是一样的,网络版本没有原版通顺,我们不可能背下所有的古诗词,但我们从小的古诗词素养至少能让我们做到基本辨别。

另外,作者也写错了

新华网说作者是“清代进士严辰吟”,但人家叫严辰,没有那个“吟”字,这个错误类似把“某某书”“某某著”“某某编”看成了名字的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页截图)

还有很多地方把作者记成“严融”也很莫名其妙,虽然古人会有许多可以落款的名称, 但严辰真的没有叫过严融。不知道是哪位先写错的,后来一群人就都抄错了。

把作者严辰的身份仅仅记成“清代进士”,显然也是没有进一步去深挖此人是谁,因为严辰还是有一些来头的

如果大家上乌镇旅游官网,“传统乌镇”下一共列了29位乌镇名人,严辰就在其列。

乌镇有两座晚清时期的翰林第,一为夏同善,另一座就是晚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严辰的。严辰的翰林第在乌镇北栅,已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辰与孙儿严善坊合影, 图/桐乡发布)

中进士只是严辰人生履历中很不值得一提的一笔,因为他的仕途也不怎么顺畅。但严辰在故乡做过很多事,比如乌镇的另一位名人作家茅盾,茅盾纪念馆有一部是他童年时读书的“立志书院”,就是严辰创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志书院,图/wiki)

《光绪桐乡县志》是严辰以一己之力花了十几年时间修纂的,是“桐乡建县以来内容最为详赡,史料最为丰富,考订最为谨严,体例最为完备的一部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桐乡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浙江档案)

所以,严辰根本不是一个nobody,而是在当地留下过成绩、留下过地名的著名乡贤。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无人听过的小地方,而是乌镇(严辰是青镇人,目前的乌镇是乌镇、青镇合并而来。严辰也曾校补过《乌青镇志》)。

严辰的家族也是书香门第,基本上父亲、哥哥、弟弟、妹妹、老丈人之类的名字,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记载。举一个大家都听过的例子,苏州耦园相比很多人都去过,也听过背后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严永华就是严辰的亲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永华诗书画俱佳,在11岁写过一首诗《送淄生兄应试北上》,“淄生”是严辰的字(一说是“号”),也出现在前面我们引用诗句的书页图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炉聚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出自于严辰的《忆京都词》,而严辰就是在北京与沈秉成认识,他算是沈秉成与严永华爱情故事的牵线人(严永华嫁人时已经31岁[一说29岁],沈秉成两度丧妻)。

如果对网络上的信息有疑惑,一定要去求索求证。尤其是现在有了ai,提问的时候搜索引擎的ai先抢答了,或者直接去问gpt之类,并且觉得这些答案更准确。但目前的ai自己不会提问,自然也就不会自我求证,一些并未在网络上出现过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回答,更别提很多资料本身没有出现在公共网络中,这些ai也就看不到学不着了。

以下是一些个人心得,仅供参考。也算是车轱辘话了,因为很多道理我们很早就懂得了,只是在应用和执行上总是遗忘或怠惰

①网络上的文史信息,尽量要追寻到原始出处并进行验证。这里不仅仅指的是诗句,还有经常会用到的文物图像,之前《》里提就到过壁画错配墓名的问题,又比如好多年前大家诟病高春明书籍里的错误里,很明显的就是文物标错信息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中这件文物标注错误,正确信息为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

这步大多数时候是没用的,因为网上的错漏信息也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多,即便有也不一定就会对结论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以本文为例,这句诗一般在火锅、冬季餐饮等内容里出现,但一字之差并不影响火锅相关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但这一步会影响到我们下面所说的③、④和②C部分的内容。

②扩充资料的检索途径,尤其文史资料天然与网络渠道是有壁的。翻书本这种事我就不提了,毕竟我也挺懒的,以公共网络举例,建议增加以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