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与保障民生需求的关系。国家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改革,推动国家创新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其中关键在于培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民生需求体现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选择性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王烽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与保障民生需求的关系。国家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改革,推动国家创新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其中关键在于培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民生需求体现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选择性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如何平衡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关键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从政治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国家战略和民生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是应试者,而是具有活力、创造力的个体。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基于这点,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有机统一,即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成才提供机会。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新目标,也是我们遵循的教育价值观。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尤其是在传统学校中,我们可以看到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成才提供机会和通道是多么迫切。这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学校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密码,是决定民办教育新价值的关键。
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学校承担着新的价值使命,这体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民办教育的新要求。民办教育始终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民办教育已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民办教育的提质建设。目前,民办学校占全国学校总数的近34%,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7%。如果民办教育无法提升质量,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国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愿景将难以实现。
此外,民办教育是开辟教育新赛道、新模式的先锋力量。在探索新教育模式,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上,民办学校具备先天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在财政、财务、资金等方面使用的跨界优势。
民办学校也是推动教育公平公益的重要力量。随着《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的推进,公益性民办教育事业的力量将越来越大。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动力。
最后,民办学校是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国际特色学校。民间外交在当今世界、国际环境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而民办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实际上就是民间外交的重要部分。国际特色学校的办学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非常稳定的桥梁,这是民办学校在这个时代的特殊价值。
接下来,我将谈谈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1)政策。政策曾经是民办学校最大的变数,从幼儿园的普惠、培训机构的治理到义务教育的减压,极大地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办学预期。然而随着对于民办学校的规范治理逐渐演变成固定的、常态化的治理措施,政策的影响因素已经不是最大的挑战。现在的教育政策要按照经济政策的走向、指向进行梳理,即任何非经济政策不能对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政策正趋于稳定,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民办学校更好地实现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2)人口。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2016年新出生人口为1780万,到2017年减少了近200万。从2017年开始,新出生人口进入了下行空间。新出生人口的减少直接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2021年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入学人数开始下降;到2026年前后,幼儿园的入学人数将比2017年减半;2030年左右,小学的入学人数就会比2017年减半;2036年前后,高中的入学人数就会比2017年减半;到2041年的时候,大学的入学人数就会有减半的危险。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但这个挑战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农村地区是学校挑战最大的方面,县城现在入学人数还在增长,大班额、超大班额,特别是56人以上的班级,全国各地的县城还在增加。城市情况则有所不同,像广东作为人口输入地,趋于年轻化,受人口的影响小一些;而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人口形势更严峻。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人口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3)经济。经济现在进入了增长速度下行的空间,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民办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从外部来看,经济支撑能力的变化会使接受出国预备教育的人群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但随着各种形式、各种人群的动态调整,人群总量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外部经济问题可能并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从内部来看,民办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来自自身。自2016年《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颁布以来,已过去8年。当前,教育行业是否按照新的思路、顺应政策趋势,及时调整办学模式,已成为许多民办学校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一,在办学目的上,虽然法律规定了营利、非营利可以自由选择,但大多数学校注定会办成非营利学校,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事的事业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公益事业,这是完全不同的办学心态。有些人可能抱着经济目的、营利目的来办学,但即使办营利性学校,也不可能再持续长久地拥有非常大的盈利回报空间。营利性学校低回报,非营利性学校无回报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办学目的、办学思维。
第二,在办学理念上,很多学校还在变着办法“掐尖”,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考高分、进名校。这个办学目的是在加重教育的弊端,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可能比公办教育更容易突破内卷的循环。国际特色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把不愿意陷入内卷的学生解放出来,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办学理念从根本上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后代?只有和学生、家长之间产生了同理心,学校才会越办越好。
第三,在发展模式上,各级各类的民办教育,包括公办教育绝对不能再以大学校、大班额、大集团的发展模式,靠扩大规模办学,现在的人口变化也无法支撑这样的模式。
第四,在治理机制上,国际特色学校要想实现长久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机制,这是公司乃至各个组织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我们需要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重新调整委托代理的关系、学校校长的自主权等方面,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最后一个问题,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首先民办教育的发展一定要把握住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即“个性化”。自工业化以来教育的弊端就是不个性化,再加上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在个性化方面非常欠缺,但是我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要坚持个性化,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质量的一大含义就是追求个性化。
其次是积极探索与公办学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应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或区域教育整体环境中进行考量,在与公办学校协同发展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特色。例如在高中阶段,国际特色学校的建设应融入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大环境,推动职普融通,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第三是发挥民间组织国际教育交流的优势。目前国际特色高中的课程结构很大程度上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这些丰富的、有难度梯次的课程,相比过去的实验班、快慢班有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过去的分班主要是为了升学率、清北率,当我们抛开了这些限制,进入了另外的赛道,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总结、扩大、推广国际学校引进的办学优势,从而影响更多的学校。
最后是要开辟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新赛道。我们需要拓宽教育的思路。教育本质上是学习的过程,通常以有组织的形式进行。而学习本身是弥散的,它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投入最多精力的活动之一。因此,教育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要灵活应用新技术去探索新的风口、新的模式、新的赛道。
谢谢大家。
往期荐读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每个孩子都有天分,传统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能力评定有限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转轨国际教育赛道的中产家庭,还是逃不过“内卷”?
上海籽奥高中总校长吴子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平和总校长万玮:面对高敏感孩子,家长做好这几点,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雄:如何提高心理“弹性”,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