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想当年,有一位法国作家,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写出了一部类似于网络文学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有开创性了。
这部小说在当时并不被主流文坛接受,在如今,仍然有人说他是网文的水平。
这本书就是罗曼·罗兰(1866-1944)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后来他还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被我国近代的知识分子狂热地推崇,著名翻译家傅雷的译本是公认的最佳版本,罗曼·罗兰也是日本推理作家森村诚一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
当我看完了这本《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发现它与确实与网文有很多共同点,下面就来详细聊一聊。
顺便说一句,我在这里对网文并没有贬低的意思,也不想吹捧罗曼·罗兰。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文学体裁,其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作为读者,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一、篇幅长:跨越时空的文学巨著
网络小说往往以长篇著称,而《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样是一部篇幅庞大的作品。全书共四卷,一百余万字,详细描绘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从少年到老年的一生。
这种跨越时空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如此庞大的篇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旅程,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在网络小说中,长篇的叙述方式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通常其字数非常多,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字都是常态。
二、代入感强: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网络小说的一大魅力在于其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主人公共同经历各种冒险与挑战。
《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样具备这一特点。罗曼·罗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他的喜怒哀乐,甚至产生共鸣。
在小说中,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音乐才华、对爱情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的批判,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真实与热情。
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故事本身,更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三、双男主设定:复杂的人物关系
尽管《约翰·克里斯朵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双男主小说,但是其中有大量章节描绘了主人公与奥利维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影响,却构成了小说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奥利维作为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好友和知音,不仅在音乐上与他有着共同的追求,更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设定在某种程度上与网络小说中的双男主模式相似,都强调了两位男性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
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奥利维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更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
实际上,作者对他们的关系的描绘也比较隐晦,他们曾经租房子住在一起,他们之间是“相爱”的关系,克里斯朵夫曾经为了奥利维跟别人决斗,奥利维为了资助克里斯朵夫,不惜变卖财产,后来奥利维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一个儿子,克里斯朵夫也很热心地关怀他的成长。
如果按照双男主的模式来分析,毫无疑问,克里斯朵夫是“攻”,奥利维是“受”。
四、后宫文特点:复杂的情感纠葛
后宫文作为网络小说的一种类型,往往以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人物关系为特点。
虽然《约翰·克里斯朵夫》并非后宫文,但其中的情感纠葛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爱情上经历了多次挫折和磨难,与多位女性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些情感纠葛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更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
尽管这些情感纠葛并非当代网文中后宫文中的那种多角恋爱关系,但它们同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打怪升级模式:人生的挑战与成长
在网络小说中,打怪升级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蜕变。
同样,《约翰·克里斯朵夫》也具备这一特点。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在小说中,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锤炼,他在音乐道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成长。
同时,他在爱情、友情和社会批判等方面的经历也让他逐渐成熟和深刻。
这种打怪升级的模式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结语
尽管将《约翰·克里斯朵夫》归类为网络小说显得有些牵强,但若从篇幅、代入感、双男主设定、后宫文特点以及打怪升级模式这五个方面来看,我们确实能够在这部经典作品中发现一些与网络小说的相似之处。
然而,这些相似之处并不意味着《约翰·克里斯朵夫》就失去了其作为文学巨著的价值和意义。相反,正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约翰·克里斯朵夫》不仅是一部描绘人生历程的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复杂、展现社会变迁的鸿篇巨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