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乌海

12月9日的中央重要会议出现重要政策转向!

自2010年之后,中央高层再度重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明确提出要稳住股市和楼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自201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首次明确转向适度宽松,更预示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再度进入强刺激周期。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货币政策历程,不难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始终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连,每一次转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的表述超出市场预期,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在于“超常规”“稳住楼市股市”和“适度宽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货币政策绝大多数年份都是“稳健”,最近一次明确“适度宽松”还要追溯到2009年和2010年。

当时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下滑十分严峻,为了对冲国外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也从2008年的 “从紧”迅速变为“适度宽松”,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投放,保证了宏观经济的企稳和重回增长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为了避免“大放水”带来的通胀风险,在2011年开始,货币政策由重新回到“稳健”,这一政策基调一直延续到2024年。

近几年尽管宏观经济增长下滑,但是更多是通过财政手段进行调节,货币投放更加结构化和精准化,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高层对于货币刺激程度一直是比较克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24年末的这次会议,货币政策再度转向为“适度宽松”,会议公报的表述也出现了更多积极变化对资本市场的部署更加明确,且位置相对靠前,表示要“稳住楼市股市”,排序仅次于内需、科技,且定调也较9月的“止跌回稳”更加明确。

财政政策方面,表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后续狭义、广义赤字率均有望明显扩张,各类财政政策也有望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什么是“适度宽松”呢?

一般来说就是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整信贷结构,确保了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为2008年以来第2次。

而在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央行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调减2-4个百分点。

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1.62个和1.89个百分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至2010年,2011年才逐步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何在时隔十三年后,货币政策再次转向适度宽松呢?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国内外经济背景。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发达国家金融领域风险及其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疲软,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这些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此外,股市和楼市的稳定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股市和楼市波动较大,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缓解股市和楼市的下行压力,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波动。

内需扩张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本次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而9月ZZJ会议的定调为“扩大国内需求”,后续促消费政策的范围和力度均有望加大。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