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邓小平挑战“两个凡是” 政治勇气和政治艺术--新华网
2.77年邓小平写何信给华国锋 并要求将信印发全党--人民网
这是华国锋为邓小平“复出”的一次“较量”!明明手握主动权,却一步步被逼到了“悬崖边”。
一面是老革命家的“集体力推”,一面是民间团体的“集体呼吁”!
一时间,邓小平复出这个大难题,让华老感到“左右为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派出心腹前去“劝谏”邓小平,本意是“打个招呼”缓和关系,没成想却被邓小平反将一军。
1977年的一天,有两个特殊人物突然出现在了邓小平的家门前,他们此行是“奉命”前来劝说邓小平,可这二人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接下来的“劝谏”会有多“可笑”。
这场谈话不仅改变了他们后来的“境遇”,还影响到了邓小平、华国锋乃至整个中国的轨迹。
那么二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邓公在“将复未复”之际又做了什么呢?
1977年是66年以来的第十一个年头,动乱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5000亿,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
即使以“两个凡是”为纲领的华国锋也在政府报告中说:
仅1974年到1976 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 1000 亿元,钢产量 2800 万吨,财政收入 400 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 “崩溃的边缘”。
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世界趋势,恢复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都是当务之急。
可随着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推出,使得当时平反老干部的过程出现了“拖延”。
所有人都明白此时的中国迫切的需要一位勇于改革、敢于担当的领路人,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曾在1975年主持全面整顿工作,将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的邓小平。
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场合一再呼吁,要求邓小平早日复出。
华国锋也逐渐意识到邓的出山已经无法避免,就在他反复思量的时候,邓小平的一封写给“华主席、叶副主席并转党中央”的信到了。
这封信在中央办公桌之间流转了第20多天,到了华国锋也无法置之不理的境地。
于是他将这封信连同六个月前邓写着为华国锋成为主席而欢呼的信,一同下发了出去,并在中央会议上正式决定:在适当时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承诺已经撂下,可如何让邓复出,怎么让邓复出,成了摆在华国锋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以防万一”,华国锋喊来心腹汪东兴、李鑫进行了一场“办法磋商”,试图寻找一个既有限度,又能让邓重新出山工作,且不发生“冲突”的方法。
于是在5月24日这天,汪李二人在华国锋的授命下来到邓小平的家中,他们提出邓小平可以再次出来主持工作,但却必须以书面的形式承认自己的“错误”。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邓再次认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邓的上一次复出,就是靠给毛主席写信认错“达成”的。
可没想到,邓小平面对“招揽”却直接“拒绝”了,在他看来如今的华国锋并非当初的毛主席,而他邓小平也不是原来的那个邓小平了。
那么后来邓是如何复出的?华国锋的境遇又出现了哪些改变呢?
华国锋也许认为,邓小平如果能够像当初那样再次“认错”,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可两个使者说来说去,却只是想把邓小平变成他们当中的一员。
以至于从头到尾,都没能弄明白人民和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何执意选择邓小平。
最后,邓小平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要求,这背后是一位政治家应有的判断力,是人民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邓小平所说:
实事求是是毛主席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他无需任何妥协,只需要独坐在家中,大局便已定下。
果不其然,后来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全体中央委员都同意恢复邓小平的职务,包括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以及总参谋长。
1977年7月30日的这天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上,邓小平重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当他走上主席台,整个体育馆彻底沸腾了,观众纷纷起身,掌声骤起,欢声如雷,每个人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示着对邓小平同志回归的欢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