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大致如下:首先,食物在口腔中被嚼碎,经过食管进入胃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体积变小。

然后,无法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下,大部分水分和营养物质被吸收;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继续吸收水分和部分营养,最终形成粪团并传送到直肠,刺激排便。

当发生便秘时,粪团滞留在肠道,水分被反复吸收,导致粪团越来越干硬,排便变得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换句话说,便秘时,几天未排出的粪便会在肠道中被不断“压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响排便造成便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食量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胃肠道功能的下降,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和水分过度吸收,最终引发便秘。

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一些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摄入的食物量超出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导致肠道负担过重,甚至引起肠道堵塞。

另一方面,饮食中如果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流质,或者食物过少,也会导致储粪量不足,无法有效刺激直肠反射,进而引发便秘。

(2)排便习惯:许多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经常忽视排便欲望,导致排便反射受到抑制,长期下去就可能引发便秘。

(3)运动量不足:由于一些疾病、肥胖或者长期卧床等原因,患者的身体活动减少,缺乏运动带来的肠道刺激,便会影响肠道蠕动,增加便秘的风险。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焦虑、抑郁以及强迫症等心理问题也常常导致便秘。这些情绪障碍会影响肠道的神经调控功能,降低肠道的正常蠕动,从而引发排便困难。

肠道病变:

某些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疝气、直肠脱垂等,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排便困难或便秘。这些病变会导致肠道出口处的梗阻,使得粪便无法顺利排出。

排不出大便如何缓解?

当出现便秘时,调整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可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薯类、杂豆类和全谷物等,这些食物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缓解便秘。

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关键。建议每天饮水量达到1.5至2升,这有助于软化粪便,减轻肠胃的负担,从而更顺畅地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