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有两位菲律宾归国华侨是特殊的存在,曾同时在新四军创建中立下汗马功勋,一位是开国将军叶飞上将,他在1937年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另一位是李子芳将军,当时他的成就比叶飞将军要高两级,为新四军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李子芳
数次考试中被邓小平评定和陈赓并列第一
1932年5月间,曾侨居于菲律宾岷里拉的李子芳经厦门互济会介绍,从鼓浪屿前往漳州石码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红军,被分配在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任统计干事。6月,东路军回师江西,他随队进入中央苏区。年底,红四军政治部改编,他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在中央苏区,李子芳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激烈战斗。1933年4月,他由彭祜、谢有燏、钟衍英等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李子芳仍任红一军团组织部干事,其中一度调任军团直属队政治干事。当时部队大量减员和补充,干部调整变动频繁,他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卓有成效地协助军团领导做好军中各项繁重复杂的组织、政治工作。由于他对革命的耿耿忠心和在斗争中显示的突出才干,在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一九三六年,被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并当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
937年10月,李子芳(左一)在延安抗大三期五队学习时留影
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前线对日作战。李子芳随军渡河,参加了著名的东征战役。5月初东征结束,红军回师陕北。接着,李子芳又随红军的西征部队出师秦陇,参与了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推动西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等一系列重大的活动。
陈赓大将
西征期间,红一军团政治部抓紧时机,组织师以上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由军团政委聂荣臻和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邓小平亲自授课。每次考试(聂、邓出题,邓小平评卷),李子芳总是与一师师长陈赓同列第一,因为成绩殊优,邓小平特给嘉奖10分。尤其是考世界知识,他俩都考上110分,这就是李子芳被战士还亲切地称呼为“110部长”的缘由。
参与新四军筹建“皖南事变”中两次放弃撤离机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游击队奉命组成新四军,李子芳于1937年10月奉调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新四军组建初期,由于军政治部正、副主任袁国平,邓子恢均未到职,李子芳除参与全军的组建工作外,还特别肩负起筹组政治部的一切事宜。在军部领导下,经李子芳的努力,军政治部及其所属的组织、保卫、宣传、民运、敌工等各部领导机构,不久都相继建立和完善起来。
李子芳在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1938年1月,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李子芳曾带一个服务团来到闽东屏南,帮助六团改编,在叶飞和李子芳的的努力下,这支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行军,顺利到达皖南。叶飞将军曾回忆说:
“李子芳同志他的职位相当高,但没有警卫员,也没有秘书、通信员,生活很朴素,背包自己背,没有架子,住在连队里,和战士一起生活……那时部队有一匹马,大家看李子芳身体不好,就让他骑马,他总是谢绝不骑,一定要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记得长征的时候,有的战士不会打草鞋,李子芳还经常在路上帮他们打”。
“皖南事变”事变爆发前,军部领导决定先把老弱病残的指战员撤至江北。李子芳因阑尾炎刚刚开刀,且有严重肺病,也属军部指定的先撒人员,但他坚持与部队一起行动,同时又坚决贯彻军部决定,领导组织部迅速办理其他所有先撒人员的组织手续,使许多年老体弱的同志得以事先顺利渡江,安全撤至敌后。
“皖南事变”爆发后,我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到国民党军队八万之众的重重包围,形势异常严重。军部领导再次决定李子芳与宣传部长朱镜我(胃病出血)先行撤出,但他俩都坚决不肯。李子芳表示:“我从来没离开过部队,要死,就和大家死在一块”
李子芳被俘后,被皖南国民党部队监禁一个段时间,即与我军其他被俘人员六、七百人,分别被押送入人间的活地狱-江西“上饶集中营”。他们中还有叶挺军长,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新二支队司令员冯达飞,军政治部秘书处长黄诚,敌工部部长林植夫等我军高级干部多人。
狱中组织秘密党支部组织越狱惨遭敌人杀害
从被俘的第一天起,李子芳就置生死于度外,下决心为国捐躯,斗争到底。还在被押解途中,他就抓紧对被俘战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沉痛而坚毅地号召同志们不要悲观失望、丧失革命斗志。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则,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抗战到底的立场。”并且深沉地勉励大家:“事情并未了结,我们还活着,要坚持气节,坚持斗争。”对被俘的女同志,李子芳更是关切地对她们说:“你们之间要亲密地团结,不要给敌人分化。同志们要坚持斗争,坚持团结,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他还严肃地暗示政治部被俘的同志:“不要忘记我们(政治部)应该做的工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上饶集中营旧址的子芳亭
1941年7月,李子芳又被转押至石底监狱。这里仅有一幢房屋孤悬于三座小山之中,敌人为了隔离我军负责干部和其他被囚同志的联系,特在这里设了专门的禁闭室。同时被转押入这座监狱的还有黄诚、军部军医处副处长王聿先、五团团长徐锦树、军部人事科长廖振文、敌工科长陈子谷以及指导员胡崇德、王传馥等我军重要干部十来人。
李子芳到石底不久,便很快地建立了秘密党支部,并被推选为支部书记;黄诚、徐锦树为支部委员。关于斗争的前途,他提出要力争越狱,“设法逃出去,使得我们能够为党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作好不能越狱的最坏打算,斗争到底,准备牺牲。”
黄诚烈士
李子芳估计到敌人不会放过他,而自己身体又不行,越狱跑不动,便慨然而安详地对大家说:“我从被捕开始就作了牺牲的准备的”,“敌人要下毒手就让他下吧,只可借我为革命做的工作太少了!”李子芳的肺腑之言和他那坚定彻底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大家。
这年深秋的一天傍晚,风雨大作。徐锦树、廖振文、胡崇德三位同志经李子芳和党支部批准,先行越狱。他们顺利地越出事先挖好的墙洞,迅速向预定地点奔跑。徐锦树在与追兵搏斗中牺牲,廖、胡二人也相继被重新投入囚牢,越狱失败。
泰国华侨陈子谷
越狱事件发生后,敌人加强了镇压措施,刑讯通供接踵而来,许多同志被打得皮开肉绽。李子芳和黄诚更被钉上脚镣,一举一动受到严厉限制。敌人为了进一步割断李子芳和黄诚对囚室战友的影响,又先后把王传馥、王聿先、陈子谷等调出石底,转移至其他监牢。
当战友们分别之际,李子芳指示战友们到新囚牢后,“要多想些斗争办法”,“只有斗争才是出路”。同志们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教育和期望,他们转到新囚牢后,更加英勇坚强地投入战斗,大大地推动了其他监狱的斗争。不久,王传馥、陈子谷与其他战友一起组织领导了震慑敌胆的茅家岭暴动;王聿先也随后参加了著名的赤石暴动。两次暴动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在监狱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李子芳故居
战友们相继离去了,石底监狱只剩下李子芳和黄诚、廖振文、胡崇德四人。在敌人的淫威面前,李子芳始终泰然自若,坚贞不屈。1942年5月上旬,日寇大举进攻浙赣线,进逼上饶,李子芳和三位战友被特务们秘密地毒杀于狱中,时年三十二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