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上个世纪,我国草食家畜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牧区主要依靠天然草原放牧,农区主要依靠秸秆等农副资源饲养,饲草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动饲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动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为增加草畜产品供应作出较大贡献,但饲草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亟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有关部署,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为增加草畜产品供应打牢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推动下,饲草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全国人工饲草种植面积1.16亿亩,饲草总产量1.01亿吨,累计培育审定饲草新品种685个,饲草种子年产量7.5万吨,全国草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达到1581家,饲草生产区域化集群加快形成。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得到有力支撑,奶牛平均单产从5.5吨提高到9.4吨,肉牛出栏活重从408公斤增加到503公斤,肉羊出栏率从94.6%提高到103.8%。

但总体看,我国饲草产业整体起步较晚,生产经营体系尚不完善,技术装备支撑能力还不强,配套政策保障体系还有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种草养畜是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可提升种植业整体效率,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具体表现为:种草效率高,采取科学的饲草种植模式,每亩青贮玉米和苜蓿的蛋白和能量产出是籽粒玉米和大豆的2倍左右。种草可改地,饲草种植有助于肥田提高地力,苜蓿每年每亩地可固氮约7公斤,种过苜蓿的耕地转茬种粮食作物可以减少施用氮肥。喂草能节粮,增加牛羊饲草料中的优质饲草比重,可减少精饲料用量,达到节粮养殖效果。种草能增收,通过以养带种、种养结合,有序推进优质饲草种植,打通种养业循环渠道,可实现种植户增收、养殖户降本的双赢。

二、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

大力发展饲草产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粮食生产与食物消费,优化生产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快构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将我国饲草产量增加4000万吨以上,利用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生产饲草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牛羊优质饲草需求保障率达到85%以上,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以上,饲草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草畜产业质量效益和草畜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分区施策,推动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区推行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加快建设优良饲草种子田和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地,提升区域内饲草供应保障水平和商品草供应能力。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推行放牧加补饲的草畜耦合高效发展模式,建设豆禾混播型低成本放牧草场,以草代粮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能力。传统农区推行粮饲轮作和间套作,推广粮饲兼用品种,积极发展优质青贮饲料,统筹推进优质饲草种植与农副资源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加工饲用,加快草畜一体化发展。草原牧区坚持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免耕补播改良,建设高产打草场和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健全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

二是积极拓展生产空间。合理利用耕地开展粮草轮作,优化粮饲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利用草地资源,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推进划区轮牧。充分挖掘农闲田、撂荒地、滩地、果园隙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积极利用中重度盐碱地发展饲草种植,推行“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优先选择苜蓿、饲用燕麦、甜高粱、羊草、碱茅等耐盐碱饲草品种。

三是大力提升供给能力。大力发展苜蓿、饲用燕麦和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品种,利用条件适宜的农闲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一批主产区和产业带,推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积极挖掘利用本土特色草种,因地制宜推进羊草、冰草、披碱草、鸭茅、狼尾草等品种种植,增加草产品供给。

四是加快改善设施条件。统筹实施有关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改善土地平整度和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条件,因地制宜配置建设储草棚、青贮窖等,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高产稳产、高效节水、品质优良的优质饲草产区。引导饲草加工主体开展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积极发展高密度草捆、草颗粒、裹包青贮等易流通商品草产品。

五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培育饲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推进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支持培育壮大草畜合作社、饲草生产企业、饲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养殖企业与饲草生产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加快提升饲草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

六是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培育产量高、饲用价值优、区域适应性强、抗逆抗病性好的饲草新品种。加快优质饲草制繁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自动化智能化饲草生产加工专用农机装备研发。针对不同区域水、肥、光、热条件开展饲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分区域集成草畜一体化高效耦合发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加强用地保障。完善耕地用途管控制度,支持各地合理利用耕地发展优质饲草种植,有效利用草地增加饲草供应,积极利用盐碱地等土地资源拓展饲草生产空间。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扶持政策和项目,积极谋划推动扩大饲草产业发展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提升饲草生产供给能力。探索推进实施新型抵押贷款和饲草种植保险等信贷保险产品,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完善统计监测。探索将饲草纳入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完善并实施饲草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加强饲草供需情况调度、形势研判,逐步建立可靠权威的产销信息发布机制和产销对接平台,引导饲草稳定均衡供给。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