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2024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发布。有“乳腺癌神药”之称的德曲妥珠单抗DS-8201进入医保,引发很多讨论。
中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接近42万,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治疗药物不断迭代,从20多年前罗氏的王牌药物“赫赛汀”到如今的ADC,乳腺癌治疗一直是个庞大的市场。
然而,临床上一直有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早在2009年,中国就启动了覆盖全国的“两癌筛查”,通过早筛能在极早期诊断。但现实中,很多患者往往直到病情严重才察觉。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20%,而在欧美国家达到80%以上。2022年国家卫健委《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下达要求:至2025年底,妇女乳腺癌筛查早诊率达到70%。
从20%到70%,这么短时间内,巨大的缺口怎么补?
深圳开辟了一套经验。2023年开始,深圳福田区“两癌”筛查定点机构福田妇幼保健院,就通过智能乳腺扫查技术和扫读分离的模式,提高筛查效率和覆盖范围,此后罗湖、南山两区陆续引入。
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易东生表示:希望福田、深圳能够在全国做一个榜样出来,供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复制。
乳腺癌筛查的最大难处
乳腺癌筛查在2019年就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财政每年拨付专款。但是,参加筛查的数量依然不尽如人意。
我国早期诊断率不足20%,检出率也很低。2009到2019年的十年间,通过“两癌筛查”项目发现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约1.6万例,不到2022年一年新确诊病例的1/5。
无人筛查、筛不出来,这两大问题制约着中国“两癌筛查”工作的开展。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王琼表示:这一两年我们开学术会,总有同行半开玩笑地说,筛什么筛啊?花了那么多钱,筛出了几个呀?还不如花在治疗上。“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不敢反驳,因为筛查质量确实连我自己都不满意。”
王琼介绍,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手持超声作为首要的筛查手段,而不是国际上流行的钼靶,“理由很简单,钼靶设备(即X线)在国内普及度低,连深圳装机量都不够,更别说用于全国筛查。”
而且,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高峰年龄为45-49岁,比欧美的55-59岁要提早10年。我国大部分年纪轻的女性为致密性乳腺,对X线检查的灵敏度偏低,也决定了超声是更符合我国国情的筛查手段。
但是,开展大规模筛查十多年下来,王琼发现不少问题。比如超声筛查严重依赖医生的操作水平,很难控制质量,“大的肿块可能一摸就知道,但一些小的肿块需要技术和眼力,这需要很多年的沉淀。但高年资的医生很难去基层做筛查。”
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易东生在乳腺癌筛查工作中就碰到一个案例,“去年十二月有个病人,筛查完我们打了三类,6个月后她换了家医院复查,结果打了一类,实际上当时肿瘤已经三公分了。”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福田区妇幼保健院
乳腺外科主任易东生工作中
培养一名合格的超声医生,需要3到5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超声医生人才缺口至少15万。王琼介绍,为了做好深圳市群体筛查工作,筛查工作组花了很大功夫建立培训体系,培训超声医生,但还是远远达不到要求。
验证卫生经济学价值
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补足人才不足的缺憾?
2023年,福田妇保引入了一个乳腺超声AI整体解决方案的筛查技术平台。这是一种新型高分辨率乳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其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能进行标准化图像采集,获得全乳腺解剖结构成像。
这就使超声实现了扫诊分离,不再依赖医生扫查就能采集全部图像,非常适合大规模的乳腺癌筛查。
换上新设备后,福田妇保在过去12个月里完成了超过18000人次的筛查,癌症检出率达到千分之1.68,比起传统筛查模式的检出率千分之0.76提高了一倍,并且远高于深圳市平均千分之1的乳腺癌检出率。
妇幼保健院内摆出
免费“两癌”筛查宣传海报
新技术也带来了更高的整体效益也是更高的。易东生介绍,使用新的技术平台后,召回率(即进行回访复查的人数占比)从过去的百分之2降至千分之4.8,“筛查精准度更高了,也大幅节省了进一步筛查的成本。”
易东生透露,最近西藏林芝地区正在和他们沟通,也希望通过引入新技术,借助远程诊断合作,解决当地超声医生不足的问题。现在,除了深圳的几个区之外,全国多家妇幼保健院都在同步推进尝试。
健识局获悉,国家癌症中心也有一项相关的卫生经济学验证研究正在进行中。验证完成后,将为相关筛查政策的制定和新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受访者提供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