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

一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它不仅是家族成员亲疏关系的象征,还涉及丧礼、服饰和社会地理区划等多个层面。

那么,五服”究竟是指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五服”最初源于古代王朝对王畿外围地区的地理区划,以五百里为一区划,自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或宾服)、要服、荒服

然而,在家族关系中,“五服”则指的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将亲属分为五个不同的层级,这一制度深刻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伦理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种“五服”制度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算起的呢?每一个层级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规则和礼仪规范?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五服”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度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服”则是这一制度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与深刻内涵,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五服是指什么?

“五服”一词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社会意义。

它最初出现在《尚书·禹贡》中,用以划分周围所居住的居民的一种等级制度,主要是为了方便统治者对各区域的管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五服”逐渐衍生出了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王政、吉礼、男宗(亲疏关系)、丧礼四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丧礼方面,“五服”是指人去世后,在世亲人为逝者服丧(守孝)的五个等级,即五等丧服样式、服丧时长与形式。

这五个等级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它们按照与逝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制布成衣,断处不缉边,麻纱头外露,好像刚斩断一样,故称“斩衰”。服期三年,适用于父母、祖父母、公婆等直系亲属去世的情况。

齐衰:用较粗生麻制布成衣,衣、裳分制,断处缉边整齐,故名“齐衰”服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一年或更短,适用于为曾祖父母、伯叔祖、堂伯叔等旁系亲属服丧的情况。

大功:用中粗熟麻制布成衣,服期九个月,适用于为伯叔、姑(未嫁)、已嫁姊妹等较远的旁系亲属服丧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功:用稍细熟澡(漂白)麻制布成衣,服期五个月,适用于为祖伯叔、堂伯叔、已嫁堂姊妹等更远的旁系亲属服丧的情况。

缌麻:用最细的熟麻(可作朝服)制布成衣,服期三个月,适用于为高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等亲缘关系十分边缘化的亲属服丧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丧礼方面的“五服”外,男宗(亲疏关系)方面的“五服”也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从自己起始上溯下延各五代,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九代(亦称“九族”),以及从自己起始左男右女各五房的亲疏关系图。

在这一语境下,“五服”不仅是九族之内的简单划分,更是基于血缘远近构建的一套复杂的家族网络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从哪里开始算“五服”?

在男宗(亲疏关系)方面的“五服”计算中,通常是从自己这一代开始算起,然后上溯至高祖,下延至玄孙,共九代。这九代中,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了五个同心圆的亲疏关系图。具体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服:自己(夫妻)。

二服:父母、兄弟、姊妹、儿女。

三服:祖父母、伯叔、姑、堂兄弟、堂姊妹、侄子、侄女、孙子女。

四服:曾祖父母、伯叔祖、祖姑、堂伯叔、堂姑、从兄弟、从姊妹、堂侄子、堂侄女、侄孙子、侄孙女、曾孙子女。

五服:高祖父母、伯叔曾祖、曾祖姑、堂伯叔祖、堂祖姑、从伯叔、从姑、族兄弟、族姊妹、从侄子、从侄女、堂侄孙子、堂侄孙女、侄曾孙子、侄曾孙女、玄孙子女。

在这一亲疏关系图中,同姓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之外为“疏”。亲情渐淡,改变已大,准予通婚。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还反映了家族伦理和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

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

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

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