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盟员朱茂炎带领团队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

每一年,《科学》杂志的编辑团队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包括一项科学突破冠军奖以及九项科学突破入围奖。它们是这一年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进展和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朱茂炎(左三)带领团队在甘肃肃北考察前寒武纪地层。

朱茂炎

1963年12月生,男,安徽望江人。1996年12月入盟。理学博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新元古代—寒武纪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研究,包括新元古代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岩与古环境背景等。

当今地球上大部分的复杂生命,如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均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因此,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要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有个疑问:真核生物最早是何时发生多细胞化的?

已知的化石证据表明,简单的微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包括红藻、绿藻和真菌化石等,在距今10亿年左右的地层中已经出现,并开始多样化。而曾经报道过的更古老地层中的多细胞真核化石,因缺乏可靠的生物学证据,如多细胞结构和复杂形态,普遍受到质疑。

2016年,朱茂炎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燕山地区发现距今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个体长度可达30厘米。

朱茂炎表示:“这一发现突破了学界以往的认知,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从以前认为的6亿年前提前了近10亿年,还由此推断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

2024年1月,经过8年的深入研究,朱茂炎团队在燕山地区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更为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化石不仅保存了清晰的细胞结构,而且部分细胞内含有可能的繁殖细胞“孢子”等结构。这一发现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串岭沟组中发现的壮丽青山藻。化石保存为有机质壁构成的多细胞丝状体,显示细胞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引起的丝状体形态变化。丝状体直径向一端收缩(A-D、F-I、K),丝状体直径不变(J),保存有完整端部的丝状体(E、L)。比例尺对于F-H和K代表100微米,其余的代表50微米。

2024年1月,经过8年的深入研究,朱茂炎团队在燕山地区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更为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化石不仅保存了清晰的细胞结构,而且部分细胞内含有可能的繁殖细胞“孢子”等结构。这一发现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

来源:中科院南古所网站、中国科学报

信息来源:民盟中央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