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黄永胜和妻子项辉方膝下总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黄春光是长子。

黄春光早年就参军入伍了,用他的话来说,如果父亲不出事的话,他自己能干到一个将军。

父亲出事后,他也被迫复员了,八十年代跟随时代大流下海经商,他本身思想活络,有经商头脑,再加上父辈的帮衬,一下就腾飞了。

生意做得很红火,如今已是家产不菲,在商场上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春光晚年照

1943年的冬天,在保定的一个小山洞里,黄春光出生了。因此他的小名就叫做“冬洞”,大名叫“黄春光”。

1962年,年仅19岁的黄春光,考进了西安通讯兵工程学院,在这里上了六年学,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在云南的蒙自机场工作。

他是被下放到基层进行锻炼,在某个师的轮战小分队里,当一个机械员。

巧合的是,刚刚参军不久的吴新潮(吴法宪长子)也在这里锻炼。两个人,一个姓“黄”,一个姓“吴”,这就显得有些惹眼。

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到,这两人是黄永胜和吴法宪的儿子,为了让自己低调,黄春光就化名为“项阳”,吴新潮改为“辛潮”

还没到一年的时间,1969年的春节前夕,黄春光就被调到了38师作战科,担任参谋一职。

1970年的12月,黄春光回到北京,在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担任副主任。

这时候的黄春光,仕途顺利,如果父亲不出事的话,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当一个将军,干到退休是没有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和儿女们的合影

1971年,黄春光在北京的空军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职务。

当时黄永胜已经被羁押了,因此在得知要求搬家的消息后,黄春光一点都不意味。

此时的黄春光,大儿子才五个多月,他们一家和黄永胜都住在西山。黄永胜出事后,位于西山的住所就被查封了,黄家人就得搬到城里。

黄春光找来父亲的贴身警卫费四金,询问父亲那边的情况,得知没有任何消息。黄春光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询问父亲还有没有剩余的钱,他想支取一些用作生活费。

费四金回道:“首长的钱都在西山”。

国庆过后,黄春光就去到西山取钱,却被抓了起来,关押了四年。

晚年的黄春光曾这样回忆当时自己的处境:“父亲出事后,我在办公室就觉得气氛不正常了,办公室的参谋一直跟着我,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

至于黄春光为何被关押,他自己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9月16号的那天晚上,他帮助父亲焚烧一些材料。

“走廊有两个门,父亲在做什么我不知道,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在整理一些材料,我走后他才烧的”,黄春光如是回忆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夫妻和四个儿子合影

1972年的春节前夕,黄春光被转到了军区的招待所,关押在86楼里。

由于犯人越来越多,有一些罪行比较轻的犯人,就被转移到了这个招待所的86楼里,一个战士负责看守一个犯人。

因为黄春光的罪行很轻,他就同负责看守犯人的一个参谋住在一起,白天参谋出去工作,屋子里就只有黄春光一个人,没有人看守。

他一个人待在屋子里,除了上厕所可以出门,其余时间就是在学习,不允许出门。

上厕所的时候,黄春光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项辉方也在这里,还有李作鹏的妻子董其采也在,不过他很奇怪,怎么没有看到吴法宪的妻子陈绥圻呢,这时候的陈绥圻被下放到浙江的一个农场了。

1973年春节刚过,黄春光被转送到团河农场,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一年的光阴。

过了两年,团河农场解散,黄春光回到北京,被分配到空军的管理处军粮城生产队,在这里担任副队长。

这时候黄春光名义上是副团职务,没有说给他降职,但当时生产队的队长才是一个正连职位。

这就让黄春光显得有些尴尬了,一个连长怎么管理一个副团长呢?

所以,黄春光就问队长:“是你管我?还是我管他们?”

他没得到肯定的答复,队长只是回他,让他好好工作,这种微妙的关系也就这么持续着。

1975年的年底,黄春光被通知要转业到湖北,但是他不同意,转业这事也就拖了一年。

1976年,黄春光才办理了退伍手续,按照营长的待遇,转业到广东韶关的一家工厂,在这里担任副厂长。

同时,他的三个弟弟也都陆续转业,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工作。

而关于父亲,却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他人现在是死是活,人在何处。

其实,这时候的黄永胜,被关押在监狱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排左二为黄春光

1981年,黄春光被调到青岛,在青岛无线电三厂担任副厂长。在几个国营厂之间来回兜兜转转,虽然生活上不至于饿死,但也就那样了。

随着国门的开放,国营厂的日子只能是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了,再贴切一点就是,已经习惯生活于国营这个小社区里,大家都差不多是在混日子。

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么就是紧紧握住拳头,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的关键转折点,要么是生活为你选择,要么就是你主动选择。

八十年代初期,黄春光果断辞职下海经商。

这并非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毕竟在好几个国营厂的高层位置待过,比下面的工人看得更为透彻,对当时国营厂的弊端看得更为深远。

之所以在年近四十,选择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一来是看到铁饭碗的裂痕,二来自己的父亲虽然出事了,但是父辈的那一层关系并没有断绝;哪怕仅仅只是父亲四野的关系网,也已经足够了。

于是,马上就将年满四十岁的黄春光,大胆地决定辞职,在北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他本身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人脑子活络,有经商的头脑;再加上父辈的帮衬,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

很快,他的名下就挂上了四台轿车,为了回馈朋友和同学,他时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

就是年代初期的时候,他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百万,这才当时的社会,属于金字塔尖的收入了。

后记

抛开其他因素来说,黄春光的人生还是比较励志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老话还是说得蛮正确的。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而是自己;“胜人者强,胜己者智”,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要么自己选择,要么就只能坐等生活来为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