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确实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行动迟缓(即“运动不能”或“少动”)、肌肉僵硬(肌强直)以及静止性震颤等典型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帕金森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其中“异动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一、剂峰异动症
表现:在药物效果达到高峰时(通常服药后约1小时),患者出现不自主、无节律的舞蹈样动作或肌张力障碍,如扭动、摇摆、耸肩等。这些动作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且往往与患者的意愿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关。
原因:多与长期、大量使用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有关,药物浓度高峰时多巴胺受体过度兴奋导致。
二、关期异动症
表现:在药物疗效减退或“关”期(即药物不起作用的时间段)之前或之后,患者出现持续的肌肉收缩或扭曲,如小腿、足部的痛性痉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早晨服药前或药物效果消退时更为明显。
原因:与药物疗效的波动有关,可能是多巴胺储存能力下降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所致。
三、双相异动症
表现:结合了剂峰异动症和关期异动症的特点,即在药物作用高峰期和药效减退时均可能出现异动症。患者的症状可能在一天之内反复出现多次,难以预测和控制。
原因: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个体反应差异有关,处理起来较为复杂。
四、肌张力障碍
表现:肌肉不自主地持续收缩,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扭曲或异常姿势。这种症状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但通常在开始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后出现。
原因: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时更易发生。
五、行为异动症
表现:患者无法控制地做出不恰当或异常的行为,如大声喊叫、挑衅性动作、强迫性行为或在不适当的场合发生性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对患者自身和他人造成困扰或伤害。
原因:与帕金森病对前额叶和其他控制情绪和行为的高级脑区的损害有关。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异动”问题
中医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上的个性化与整体调理理念,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益处。谢华中医师凭借其深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出了纯中药治疗方剂”化僵止颤汤“。
该方剂中的麻黄、艾叶、菊花等药材,各自承载着独特的药理作用,共同作用于患者的身体,既针对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如异动进行缓解,又兼顾患者身体的整体状况,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当归、白芍等补血养血的中药,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为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口服的治疗方式相较于西药,具有副作用少、依赖性低的显著优势。这对于老年人或身体条件较差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更为安全、温和的治疗选择。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得其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身体负担的情况下,全面而深入地发挥治疗作用。
为方便患者,谢华医生提供了两种就诊方式:亲自来北京面诊和互联网视频诊疗
温馨提醒:本文仅供参考,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谢华中医师的预约热线:13717573790。公众号【智慧抗帕家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