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天生就充满了自信,才3岁大点,就敢和陌生人侃侃而谈,看起来一点也不怯场。
但是长着长着,就不那么自信了,不敢积极表达了,害怕展示自己。
有的孩子天生特别胆小,不敢和外人打招呼,总是躲在家人身后,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但是长着长着,就开始自信了,勇于表达,积极参加活动,敢于展示自己。
孩子出现这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遗传因素
西班牙的权威神经心理学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在他的畅销书《孩子的大脑》中写道:
自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人体的17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基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自信程度,有的孩子天生强势,有的孩子天生胆小。
可见,自信是孩子天生自带的一种能力,至于带了多少,完全取决于父母给了多少。
2、成长环境
无论先天因素如何,孩子的自信状态都可以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发生改变。
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鼓励、认可、试错多于指责、怀疑、溺爱,那先天没那么自信的孩子,则会越来越自信。
反之,先天很自信的孩子,则会越来越不自信。
3、大脑发育
孩子自信的建立过程,与大脑中2个重要功能区息息相关。
第一个是杏仁核
杏仁核是情感脑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就像一个警报器,每当大脑发现危险情况时,这个部分就会被激活---《孩子的大脑》
5岁前孩子的大脑,经常被情感脑操控,一点小挫折、小危险,都会被孩子无限放大,害怕担忧。
第二个是前额叶皮质
前额叶皮质属于最晚成熟的高级脑区,能够控制失控的情感脑,确保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孩子的杏仁核总是被激活,前额头叶皮质总是没有机会出来练手,孩子就会经常被恐惧、担忧、紧张、害怕等情绪困住。
不敢前进,不愿探索,总是退缩回避,没有自信。
综上所述,孩子自信的建立更多的是靠成长环境和大脑发育水平,5岁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期。
01
培养自信孩子
这3件事要经常做
从脑科学的角度,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培养孩子自信的逻辑:
凡是能够帮助孩子调动前额叶皮质,摆脱情感脑控制的做法,都有利于孩子获得自信。
1、不要过度担忧/保护孩子
过度担忧孩子,会阻碍孩子自信的发展。
因为担忧的另一层意义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做好。
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信任,关于这一点,阿尔瓦罗列出了一个公式:
孩子的自信等于父母对孩子的信心的平方。
父母给孩子的信任越多,孩子越自信。
我儿子第一次接触100块拼图的时候,还没有开始拼,家人就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这么多拼图,他能拼得起来?
儿子听到了,立刻说:妈妈,我不会拼。
但实际上,他已经能独立拼88块的拼图了,进阶到100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家人在不了解他的能力水平的前提下,质疑了孩子,感受到家人的不信任,儿子对拼图的自信一下子就垮了。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孩子入园,家长担忧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好好吃饭怎么办、被小朋友欺负怎么办。
过度的担忧就是极度的不信任。
长期被父母担忧紧张的孩子,会给自己的大脑植入两个结论
◆世界是危险的、有好多可怕的事情
◆一旦离开父母,我就无法独立面对生活
其实孩子到了幼儿园,处在那个环境中,自然会发挥出强大的潜能,让父母刮目相看。
离开父母的关照,孩子依然能做得很好。
即便真的出现一些困难,孩子搞砸了一些事情,那也是发展过程中必有的波折,成长本身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首先要大胆信任孩子。
◆先信任,等着看看孩子会怎么做
◆如果孩子做错了,那就再信任,等着看看孩子会如何调整
◆如果孩子依然搞错了,还是得信任孩子,并提供适当的帮助,等着看看相同情况出现时,孩子会怎么做。
罗斯福曾说: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父母相信孩子能做到,孩子就成功了一半。
2、强化孩子每一个进步的细节
经常认可孩子做好的每一个小细节,不去过度关注结果,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信任。
比如4岁的孩子尝试自己把碗端回厨房,走到一半手滑了,碗掉在地上摔碎了。
碎掉的碗,激活了孩子的杏仁核,孩子又慌张又害怕,刚才信心满满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
为了重拾孩子端碗的信心,我们此时就要这么说:
你已经独自端着碗走了这么长的距离了,离厨房很近了,这段过程你端的很稳。
走到这里碗掉了,说明我们需要在这里把碗捧得更稳当一些,下次就能走到厨房了。
接下来,我们和孩子一起收拾碎片即可。
下次,继续让孩子端碗,如果孩子成功了,我们就要欢呼:
这次你端到了厨房,祝贺你圆满完成任务!你能端碗啦!
一定不要斥责孩子说:你看吧,我说你端不过去你还不信,现在碗碎了吧!
这句话一旦说出来,孩子的自信也就碎了一地。
父母说我不行,我就真的不行。
善于在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中找到做得好的闪光点,挑出来,放大,点燃自信的小火苗。
强化孩子每一个进步的细节,哪怕这个细节很小很小,也能撬动充满力量的自信心。
◆你今天这双袜子穿得很端正,没有把脚后跟穿反,你一定找到了窍门!
◆你这个字里的“横”比昨天写的直,你用的什么方法啊,可以写这么直!
◆你这个题用了2种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太不可思议了,快给我讲讲!
得到认可的孩子会由此获得自信,主动寻找更难的任务、继续努力、超越自己。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得到奖励信号的神经元会非常活跃,继续寻找其他神经元拉手,完善神经通路。
3、让孩子承担小小的责任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可以承担小小的责任,承担责任带来的价值感、成就感能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记得我儿子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把换完的沉甸甸的尿不湿递给他说:
你的小手看起来好有力气,已经可以把尿不湿扔进卫生间的垃圾桶里了。
儿子双手接过尿不湿,然后用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走到卫生间扔进了垃圾桶。
那脸上的表情啊,自豪极了,仿佛自己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就是自信啊,从那以后,儿子每次都主动扔尿不湿,当然也会有忘记的时候。
不过关于我能扔好尿不湿的自信心,就这么培养起来了。
类似这样的小任务还有很多,比如:
◆1-2岁的孩子可以自己使用勺子吃饭
◆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承担一小部分收拾玩具、收拾绘本、把东西归位、摆放碗筷、穿脱衣物的任务。
◆4-5岁的孩子可以擦桌子、扔垃圾、摘菜、叠衣服、洗袜子。
每天给孩子安排1-2个小任务,感谢孩子为这个家庭的整洁做出的贡献,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自信。
不仅能做自己的事情,还能为这个家庭做贡献,帮助别人,这得多厉害啊。
当然,我们需要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忍耐孩子的慢吞吞、做不好。
但从建立自信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5岁之前能做到这几点,孩子自信的种子就会破土发芽,为学龄期的茁壮成长做好准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