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方式没有标准答案
摒弃标准思维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其实从来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天赋,这就决定了教育方式也需要因人而异。
就拿娱乐圈中明星们教育孩子的例子来说,蔡国庆和邓超都是大家熟知的明星,他们对儿子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截然不同。蔡国庆对儿子可以说是采用了 “圈养” 的方式,他十分注重儿子的全面培养,会带着儿子出入各种高端场所,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使得孩子举手投足间尽显绅士风范,小小年纪就多才多艺,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比如在期末考试中,语数英三门主要学科都能拿到金牌,还在朗诵、围棋、爵士鼓等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奖状和证书都能堆成小山了。而邓超则选择了 “放养” 的方式,经常带着儿子亲近大自然,网友们常常能看到他晒出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陪着儿子踢球的照片,他认为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该玩的时候就要玩得尽兴,他的儿子显得特别接地气,十分活泼有爱。
从这两位明星的育儿方式可以看出,尽管方式大相径庭,但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优秀。这就告诉我们家长,不能被固有标准思维所束缚,不要觉得别人的教育方式好,就盲目照搬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是要用心去观察、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到最契合孩子的教育路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孩子的天赋。
要知道,每个孩子就像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可能是娇艳的花朵种子,需要精心呵护、细致栽培才能绽放美丽;有的或许是参天大树的种子,更适合在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自由生长。只有摆脱那种 “一刀切” 的标准思维,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寻找适合教育方式的通用法则
细心观察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性格各异,有的开朗外向,像个小太阳,走到哪儿都能带来欢声笑语,乐于与人交往,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敢于大胆尝试;有的则内敛含蓄,如同静谧夜空里的星星,静静散发着自己的光芒,他们更喜欢独自思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待外界往往会多几分谨慎;还有的孩子心思细腻、敏感,可能一朵花的凋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会让他们的情绪泛起涟漪。而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就决定了家长需要通过细心观察,去探寻与之匹配的教育方式,这样在教育时才能更得心应手,也更利于孩子释放天性,为孩子涂上七彩未来的底色。
比如说,对于性格开朗的孩子,他们通常积极主动,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家长就可以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像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但这类孩子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过于冲动而缺乏耐心,在做事情时容易三分钟热度,这时家长就要细心观察到这一点,引导他们学会坚持,培养专注力,比如陪着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去完成,让他们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而对于内敛的孩子,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慢慢适应新环境、新事物。不要强迫他们立刻融入热闹的场合,而是可以先从一些小型的、熟悉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引导他们打开心扉。例如在家里举办小型聚会,邀请孩子熟悉的亲朋好友参加,让孩子在相对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去与人交流互动。在学习方面,这类孩子往往更善于独立思考,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有深度的书籍、有趣的思维拓展游戏等,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增强自信心。
敏感的孩子则需要家长格外的呵护与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娇嫩的花朵,需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家长在日常相处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经意间的批评或指责给孩子带来伤害。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要及时察觉并耐心询问原因,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鼓励。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时,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比如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时,可以先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等孩子慢慢熟练掌握后,再逐渐放手。
总之,孩子就像一本本独特的书,家长只有细心观察,用心去 “阅读”,才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学会倾听想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能搞 “一言堂”,不能总是秉持着唯我独尊的观念,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就是绝对正确的,孩子就必须无条件服从。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也会越发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使得家长的教育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真正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去对待。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想要和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或者倾诉遇到的烦恼时,家长应该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停下忙碌的脚步,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用心去倾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不轻易打断,更不要急着去批评、指责或者说教。比如,孩子说今天在学校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闹了别扭,觉得很委屈,这时候家长不要立刻就说 “肯定是你不对,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之类的话,而是耐心听孩子讲完整个事情的经过,了解他内心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的。
通过倾听,家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和引导。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向家长诉说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应该如何克服困难,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帮他们把问题解决了。像孩子数学题不会做,家长可以先问问孩子对这道题的理解,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清楚,然后陪着孩子一起回顾相关知识,启发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这样孩子不仅能真正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只有当家长愿意倾听,孩子才会愿意对家长吐露心声,亲子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让教育在充满爱与理解的氛围中顺利开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尊重孩子选择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想法和判断。家长不应强制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要无端干涉他们的选择,不然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发展。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对孩子选择的尊重。比如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有的家长觉得弹钢琴高雅,就不顾孩子是否喜欢,强行给孩子报钢琴班,结果孩子每次上课都提不起兴趣,练习也是敷衍了事,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反感。但如果家长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带孩子去体验不同的兴趣活动,像绘画、舞蹈、足球、围棋等等,让孩子从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然后支持他们去深入学习,那孩子就会充满热情和动力,也更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培养出特长。
在一些生活小事上也是如此,像给孩子挑选衣服、鞋子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问问他们喜欢什么颜色、款式,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的。又或者在安排周末活动时,听听孩子是想去公园玩耍、去图书馆看书,还是去参观博物馆等等,根据孩子的选择来合理规划,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有决定权的,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给予孩子尊重,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能助力孩子成长为有主见、有担当的人。
三、不同年龄段的针对性教育策略
幼儿时期(0 - 3 岁):爱的呵护与探索鼓励
在孩子 0 - 3 岁的幼儿时期,他们就像娇嫩的花朵,特别依赖父母的悉心照顾,正处于对这个世界懵懂好奇的探索阶段。这个时候,父母满满的爱对于孩子而言,就如同阳光雨露般珍贵且不可或缺。
父母要致力于为孩子建立起一个积极且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家中准备各种各样安全又好玩的玩具,像色彩鲜艳的积木,孩子可以通过抓握、堆叠,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同时感知形状、颜色和空间关系;还有柔软的布书,上面印着简单可爱的图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开启他们认知世界的大门。用游戏、图书等将家里的小天地变成孩子探索的乐园,让他们时刻感到有趣和好奇,这就是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呀。
而且,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去自由地触摸、品尝、感受周围的一切。例如,当孩子对餐桌上的苹果产生兴趣时,不要怕他们弄脏衣服或者弄得到处都是,而是可以洗干净后让他们拿在手里把玩,感受苹果的形状、表皮的光滑,甚至可以咬上一口,品尝苹果的味道,用这样的方式认识苹果这个事物。当孩子在户外看到小石子、小花朵时,也让他们去摸摸、闻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这个阶段千万不能用镇压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可能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好奇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或者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出来,家长不要生气地呵斥他们,而是耐心地引导,陪着他们一起把东西整理好,告诉他们下次要轻拿轻放等道理。
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耐心,鼓励他们勇敢探索,能够助力孩子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感,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开发智力,为孩子后续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龄前(3 - 6 岁):立规矩与养习惯
当孩子步入 3 - 6 岁的学龄前阶段,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父母就要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自尊自爱的意识。
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比如要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吃饭,这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成长,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有时间观念。像早上起床后,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叠被,晚上睡觉前自己洗漱、整理好玩具等,从这些小事入手,逐渐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待人接物上,教导孩子懂礼貌,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要说 “谢谢”,不小心碰到别人要说 “对不起” 等。家里来客人了,鼓励孩子大方地打招呼、分享自己的小零食或者玩具,让孩子学会热情友善地与人相处。
同时,要培养孩子自尊自爱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不能随意贬低自己,也不能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不过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大道理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拿出 “权威”,明确告知孩子一些底线与原则。比如在外面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能乱动危险的物品等,用严肃但不严厉的方式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帮助孩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龄后(7 - 12 岁):道理引导与个性尊重
孩子到了 7 - 12 岁的学龄后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时候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往往更加适用。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世界的一些基本规则,也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经历中自我摸索明白很多道理。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再像对待小孩子那样一味地命令或者强行要求他们做什么。比如孩子对绘画很感兴趣,课余时间总是喜欢拿着画笔涂涂画画,那家长就可以支持孩子的这个爱好,给他们报绘画兴趣班,购买绘画工具和书籍,鼓励他们不断练习,发挥自己的创意。
在学习上,多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正面激励他们取得的进步。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只批评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看看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鼓励他们下次努力进步;要是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像带他们去看一场喜欢的电影或者买一本期待已久的课外书等。
家长要试着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平等地交流沟通,倾听他们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烦恼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充满爱与理解的氛围中快乐成长,逐渐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向上的人。
青少年时期(12 - 18 岁):关注沟通与情绪管理
当孩子进入 12 - 18 岁的青少年时期,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多风多雨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会变得叛逆、敏感。家长这时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多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当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等。当孩子愿意倾诉时,家长要做一个宽容智慧的倾听者,耐心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感受,哪怕是一些青春的躁动、对某些事情的不满或者困惑,都要给予包容和理解,不要轻易打断或者急于否定。
同时,家长还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绪状态等,全方位地掌握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对待情感问题上,要正确地引导,让他们明白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但也要把握好分寸,分清主次,不能因为感情问题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另外,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身的情绪也至关重要。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和别人发生矛盾心情低落、生气时,家长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这些情绪,教给他们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通过运动、写日记等方式把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或者采取过激的行为。通过这样的关注与引导,陪伴孩子平稳度过这个特殊又关键的青春期。
四、那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案例启示
信任式教育案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信任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下面这个真实案例便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大约三四岁,特别爱吃糖。妈妈出于担心孩子吃糖太多会出现龋齿,也害怕孩子会因此发胖,所以严格控制孩子吃糖的数量,规定每天只能吃两块。可孩子总是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拿糖给他,而且常常在吃完当天限定的两块后,觉得不够,缠着妈妈想要更多。这位妈妈坚持原则,一块都不多给,还把糖筒放到高处,不让孩子够着。
然而有一天,家长发现了问题。糖筒里的糖在急速减少,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放糖筒的柜子前多了一个凳子,糖筒也挪了位,她心里就明白了,小家伙虽然聪明,但 “做贼” 的智商还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 —— 搬了凳子爬上柜子偷偷拿糖后,却不懂得消灭证据。这一发现让家长大为吃惊,原本是想让孩子少吃糖,学会自我控制,可现在看来,孩子不但没少吃糖,还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培养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不过,这位家长并没有立刻去批评孩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方式,认识到必须得改变一下方法了。于是,她跟孩子谈了一次话,很巧妙且充满智慧地处理了这件事。她没有揭穿孩子偷糖这个行为,而是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说:“你这么爱吃糖,可妈妈每天总是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宝宝就得天天追着妈妈要糖,这样不好。以后这样吧,宝宝自己管糖筒,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 孩子一听,当然高兴,马上就说好。妈妈接着又对孩子说:“糖筒你自己管着,不过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多吃糖的坏处已经给你讲过,所以你还是每天吃两块,好吗?” 孩子也很乖巧地答应了。
随后,妈妈信任地把糖筒交给孩子,孩子当时的神情既兴奋又吃惊,毕竟这可是妈妈以前碰都不让他碰的东西呀!妈妈还打开糖筒看了看,说:“糖不太多了,我们一起数一下还有多少块,还能吃几天。” 和孩子一起数了之后,发现还有 20 块糖,妈妈就告诉孩子:“这些糖还够你吃 10 天,到时候妈妈就买新的回来。” 然后放心地把糖筒交给了孩子。过了几天,妈妈悄悄去数糖筒里的糖,惊喜地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仅仅是改变了一下教育的方法,就达到了好几种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有效地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数量,让孩子不会因为无节制吃糖而损害健康;其次,发展了孩子的自控力,孩子能够自觉遵守和妈妈的约定,克制自己吃糖的欲望;再者,还防止了孩子撒谎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让孩子懂得要诚实守信。
表面看来,这不过是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但背后其实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从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就如同在一杯纯净的清水中加入一勺糖,水自然而然就变甜了一样。家长前后两种做法,有着本质的差异,是教育和反教育的区别,也正因如此,孩子在这件事上前后的表现才会判若两人。
要知道,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的。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也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所以,家长把管理糖筒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实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这充分彰显了信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与借鉴。
体验式教育案例
在泰国,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教育方式让人眼前一亮,给众多家长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这位妈妈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有一天,孩子和妈妈闹脾气,无论妈妈怎么劝说,都执意不肯去上学。要是换做一般的妈妈,可能会采取强制的方法,要求孩子必须去学校。但这位妈妈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她打电话和学校请了假,然后带着儿子上街捡瓶子卖钱。
刚开始的时候,儿子还觉得挺有意思,兴致勃勃地捡着瓶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捡瓶子的辛苦逐渐显现出来。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捡了很久,最终只卖了大概四毛钱人民币。这时,儿子已经累得疲惫不堪,想要回家了,可四毛钱根本不足以支付回家的路费,没办法,只能接着捡瓶子。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看到了冰淇淋和燕麦,心里很想吃,可惜钱不够。一直到最后,儿子实在是累得没有力气了。
这时,这位智慧的母亲蹲下来,轻声问儿子明天究竟想上学还是继续工作赚钱。儿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学,并且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妈妈,挣钱真不容易啊!”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了工作赚钱要比上学更加辛苦,也明白了上学读书是一件多么轻松且珍贵的事。
这件事充分展现了体验式教育的魅力所在。从思想层面来看,这种让孩子亲身体验的方式会给孩子留下极为深刻且长远的影响,能让孩子一辈子记住挣钱并不容易的观念。与工作挣钱相比较而言,上学读书轻松太多了。这种积极的观念会让孩子在未来面对各种难题时,都能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同时也会借鉴父母给予的建议,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提升。所以说,好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思想上的,不仅仅是乐观积极的态度,还有处理问题的有效思路。
在行为方面,好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沉着冷静。就像这个案例中的孩子,经历了这次捡瓶子赚钱的辛苦后,以后再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回想起这次的体验,或许就能像妈妈当时耐心带着他去捡瓶子一样,沉着冷静地去应对,而不是慌乱或者轻易放弃。反之,如果父母们在处理生活中的难题时,自己就表现得很消极、没有耐心,总是带着怨气,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今后在处理问题时就容易变得急躁。
再从言语谈吐上看,一个人的言语往往能反映出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当一个人的言语听起来谦谦有礼、不急不慢时,大概率他的父母在其小时候给予的就是积极正面、以身作则的教育。而通过这次体验式教育,孩子在日后与人交流时,或许就会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言语间也会透露出对生活不易的理解,待人处事也会更加得体优秀。
总之,这位泰国妈妈的做法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持久的,它能够在思想、行为、言语谈吐等诸多方面,助力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更能从容应对生活挑战的人,值得广大家长学习和借鉴。
五、日常教育中的实用方法集锦
榜样示范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身边人以及优秀人物的良好思想与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最常接触的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一问三不知,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出好孩子的。比如,家长平时如果总是 “出口成脏”,或者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这在今后无论是人际关系上,还是学业、事业上,都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相反,如果家长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除了家长自身做好榜样,身边其他人的榜样力量也不容小觑。同学、邻居、教师等,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孩子看在眼里,也会想要去学习。例如,班上有同学总是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或者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事务,这种热心肠和责任感就会感染身边的孩子,让他们也愿意去为集体贡献力量,变得更加友善和有担当。还有像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等,他们所具备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质,更是孩子学习的典范,能够激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些榜样资源,引导孩子向优秀的人看齐。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讲述英雄事迹的书籍,观看展现正能量人物故事的影视作品,然后和孩子交流讨论,让孩子明白这些榜样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这些优秀品质,逐步养成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扬奖励法
恰到好处的表扬奖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能够加强孩子的进取心与荣誉感,推动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
表扬奖励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基于孩子真实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和好评。比如,孩子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家长就可以表扬孩子:“宝贝,这次你在绘画比赛中能拿到奖,是因为你这段时间特别用心地练习画画,色彩搭配得越来越巧妙,构图也很有创意,你的努力和付出有了很好的回报呀,真的很棒!” 这样具体地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被家长看到和认可了,他们会更有成就感,也会更愿意继续努力。
而且表扬奖励一定要及时,当孩子做出了值得称赞的行为时,家长要马上给予回应,不要拖延。如果孩子当天在外面主动帮助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回到家后家长就应该及时表扬孩子:“今天你帮助那位老人的举动太善良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说明你是个很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呢。” 及时的表扬会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的行为是正确且值得继续做下去的。
同时,在给予表扬奖励时,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精神奖赏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赞美、给孩子颁发一个自制的 “小奖状” 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满满的爱与认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物质奖赏可以适当选择,像给孩子买一本他们期待已久的课外书、带他们去看一场喜欢的电影等,但要避免让孩子过于追求物质报酬,形成只有得到物质奖励才愿意做好事、努力进步的错误观念。
例如,有的家长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绩,就给大量的金钱作为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把学习的目的单纯地归结为获取金钱奖励,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和乐趣,一旦没有物质奖励了,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减弱了。所以,把握好表扬奖励的方式和度,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批评惩罚法
批评惩罚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但需要运用得当,才能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
在实施批评惩罚之前,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孩子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或者自己的主观臆断,就盲目地批评孩子。比如,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长先别急着发火批评,要先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在找某个玩具的过程中不小心弄乱的,或者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后还没来得及收拾等原因导致的,弄清楚情况后,再去和孩子沟通。
批评时,要指出孩子行为的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行为,让孩子从内心感到羞愧,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但绝对不能讽刺、谩骂孩子。例如,孩子撒谎了,家长可以严肃地对孩子说:“宝贝,撒谎是不对的,你这样做会让别人不再信任你,而且以后别人也很难知道你真实的想法了,我们一直都倡导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呀,这次你撒谎让妈妈很失望,希望你能认识到错误,以后不要这样了哦。” 用这样平和但严肃的语气,向孩子说明问题所在,而不是骂孩子 “你怎么这么坏,小小年纪就学会骗人了” 之类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比如孩子因为看电视时间过长而耽误了写作业,家长可以规定接下来的几天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因为争抢玩具而闹不愉快,那就暂时剥夺孩子玩这个玩具的权利,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但惩罚绝不能是体罚或者侮辱孩子的人格,像打骂孩子、给孩子起侮辱性的外号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还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留下心理阴影,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活秩序培养法
良好的生活秩序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用心指导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生活环境、合理利用时间等,让孩子学会有条不紊地生活。
在生活起居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吃饭。早上起床后,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叠被、洗漱,晚上睡觉前整理好自己的玩具、衣物等,从这些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简单的作息时间表,用图画或者贴纸的形式贴在孩子的房间里,让孩子直观地看到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刚开始家长可以在旁适当提醒和指点,等孩子慢慢养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按照时间表去执行了。
布置生活环境上,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整理房间,让孩子参与到摆放家具、整理书架、装饰墙面等活动中,告诉孩子东西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方便寻找,也能让房间看起来更整洁美观。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一些绿植,让孩子负责浇水、照顾,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合理利用时间也是关键,教孩子学会制定计划,比如在周末,让孩子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像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出去玩耍等,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