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集团高调发布2024年年终奖发放计划,将奖金发放的时间、构成及具体额度公开透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京东在今年的发放计划中,对于今年升级为17薪的部门明确了每个绩效等级对应可以拿到的年终奖标准,其中,年度绩效达到A+的员工可获得相当于8倍月薪的年终奖,即全年20薪。京东的这一举措如同一束光,打破了传统大厂年终奖遮遮掩掩的“迷雾”,在职场和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不仅是一纸年终奖计划,更是一场关乎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和职场公平的新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暖流涌动:京东式关怀在寒冬中凸显

近年来,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正经历从高歌猛进到深度调整的转变。裁员潮如阴霾笼罩在行业上空。以阿里巴巴为例,2024 年 8 月 15 日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 198162 人,而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为 204891 人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员工数为 219260 人,这意味着 2024 年上半年阿里已减员超 2 万人,1-6 月减员约 21098 人,占比约 9.62%。即便是持续高速发展的字节跳动,也在游戏部门进行了数百人的裁员调整。然而,寒风之中,京东却以持续加薪和全方位激励为员工送去暖流。

自2024年起,京东已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加薪,而三年间加薪次数更是达到六次之多。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加薪并非“昙花一现”的安抚之举,而是贯穿全年的薪资结构优化。刘强东明确承诺,未来两年将逐步实现全员20薪的目标,兑现对员工的长期激励。

这种逆势之举,背后是京东“三毛五理论”的坚守:“赚到一块钱,公司只拿走七毛,其中三毛五分给员工,剩下三毛五再用于公司发展。”在此逻辑下,京东正努力打造一个员工更简单、更高效的管理体系,用看得见的福利关怀员工,用真实行动兑现承诺。

对于那些正经历裁员压力、奖金缩水甚至年终奖“无影无踪”的职场人而言,这样的政策无疑是一抹寒冬暖阳。京东向员工传递的不仅是福利,更是一种信任和安全感。

年终奖乱象:职场人的“玻璃心”与“迷雾中挣扎”

在多数大厂,年终奖犹如“迷宫”,让员工既期待又忐忑。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辛苦了一年,最终却难以掌握结果。

各家的年终绩效评级标准虽然叫法不同,但大都以公司整体营收或者部门业绩为基础按照员工的绩效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其中中档人数最多,分别对应3-4个月年终奖。

相较于往年对年终奖的期待,今年很多大厂员工都感觉到年终奖情况不容乐观,大环境不好,即使自己的绩效评级较高,受限于公司整体业绩,可能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影响。有的大厂HR非常坦白,称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年终奖系数打折,他们公司也会顺应市场情况调整系数。

一名大厂员工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标准一直没有变,但是这两年普遍得到的评级降低了。比如以前大部分人都是B级,但现在更多人是B-,对应的金额也会减少。”

以近年现象级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为例,它通过将部分激励转为期权,削弱了奖金即时兑现的吸引力。虽然这种安排兼顾长期激励和公司利益,但对普通员工而言,结果却是不确定性增加,实际感知收益下降。多位字节跳动员工表示,复杂的机制并没有起到激励的效果,且对高绩效的人来说并不友好,属于年终奖变相打折。

相比互联网大厂,一些私营企业、实体企业、创业公司的年终奖“缩水”来得更为直接。2024年1月8日,A股上市公司、国内建筑软件龙头广联达“疑似全员年终奖归零”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多名广联达员工称,广联达全员绩效清零,相当于降薪20%。

这种不确定、不透明“猜谜式”的年终奖制度,无形中消耗了员工的心理能量,甚至削弱了团队凝聚力。对于普通职场人而言,年终奖应是对努力的一种肯定,而非一次充满变数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东透明化:暖人心的不止数字,更是态度

相比之下,京东的年终奖政策简单明了,以三大亮点打破传统:

明确规则,化繁为简

京东明确列出了年终奖的发放时间、构成和标准,员工无需“猜谜”即可预知回报。这不仅降低了内部沟通成本,也提高了员工的信任感。

激励导向,点亮方向

年终奖与年度绩效直接挂钩。员工努力工作,绩效提升,即可获得更高薪酬。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在激励员工奋斗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公平的工作价值观。

吸引人才,塑造品牌

对求职者而言,年终奖的透明化是一个加分项。公平、公正的薪酬福利体系更能吸引优秀人才,同时也为京东在行业内树立了“负责任、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但更重要的是,京东传递出的这种态度:员工不是公司发展的工具,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将员工置于企业战略核心的管理理念,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透明化年终奖政策是一种必然趋势,更是企业对员工承诺的一种兑现。随着职场公平诉求的日益高涨,其他大厂若能借鉴京东经验,推行更加透明、规范的年终奖政策,无疑将迎来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从迷雾到阳光。它告诉我们,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业绩数字的增长,更在于它能否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家”。未来,阳光或许不止属于京东,而会洒向更多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