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家号ID耘笔樵夫
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又是为何呢?
持盈揣锐,过犹不及也!
任何事物的到来,都讲究一个顺其自然,恰恰刚刚好……
快一分不行,慢一分不好,这个度,只有自然大道能够拿捏,非心力所能及。
未得无心即有心,有心处处未成空;
未成空处皆挂碍,又从何处觅虚空?
古德有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但凡心有所疑,只要真诚实意地曾经问过自己,再来认真阅读经藏,兴许就会有答案从经文中跳出来,见机起用,现在眼前!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其个中玄妙就在一有一无之间,不知不觉之处,若有若无之中……
把《金刚经》读到第十八品时,才慢慢发现,一切有为法,果真如梦幻泡影,如白驹过隙,至此只剩得一个心字所在……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那又究竟心为何物?
佛云: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
如来为正遍知,具有五眼神通,尽知一切事,遍知一切物。
真假美猴王搅乱乾坤,无奈之下找到如来……
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
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
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
为何如来能辨识周天之物?
如来为十方界正遍知,具有五眼神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注意这个十和五:为河图洛书之中极也!
五眼神通具足,这个宇宙之间所有的因缘际会来由,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故有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人生如梦,过去心不可得!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一忘千疑白,再忘万惑明。
过去了的事情,皆为六尘缘影之幻现,六根妄相之纠缠,一切都是假的……
尘垢不脱,真心难显;根蒂不落,真性难出。
人生本如大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过去若有所得,此心便滞,此意便留,滞留之处,当名知障,应为通不了这重关,应为过不去这道坎……
只有达到一无所 住 的觉知状态,迷障才散,知障才开,光明方显。
所谓光明,隐喻也!
并非真有一个光明显照,觉登彼岸即是光明显照,名相也!
把浮尘往事全忘了,忘干净了才心无挂碍,情无牵扯,欲无起伏,云开雾散,迷尽障消,当下即是灵山,当下即为净土!
当下非真,现在心不可得!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真幻不二,真假一如,佛魔同体,刹那生灭,无余涅槃,
那所谓当下,也只是一念现前,一念之间,又无个住处,没个归所,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亦无所从来,无所从去……
现在若有所得,亦是镜中花影,尽为水月空华,终究没个实处,哪有安歇?
行云变化,流水匆匆,一念所系之中,念念相续之际,觉如性海,何处停留?
千言万语无尽头,一念现前两消磨;光阴飞逝无挂碍,兜兜转转念弥陀。
当下亦非真,当下亦是幻,无有一可得可住之处所,无有一来来去去之亭台……
若非逐念流转,应入本来真实,归至虚无居所,方返自性源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所得故,无挂碍故。
未来自来,未来心不可得!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究竟还会发生什么?
但无论如何,每一天醒来,太阳照样还是打东边出来,西边落下,除了乌云密布刮风下雨下雪的那些日子,有所遮蔽而已!
万变不离其宗,万化复归其本,亘古恒常,无有终时。
人生天地间,渺小如尘埃,一切不如心真实!
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有系处,十方世界尽是遨游 方所……
未来自来,亦不可拘,亦无所系,凡事顺其自然,心无可及可触之处,及之即幻,触之即隐,一无所得。
一切皆以平常心自然处之,前后宜两忘,当下且随缘!
布袋和尚偈云: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西游记》乌巢禅师《多心经》: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如此再结合《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之精髓三心不可得
顿知,一切皆以心为宗!道云:心者,神之宅也!
心亦仅仅是个名相,名相非相,实相无相,明得心相,自当于相离相……
心性不二。
心者,性之显也;性者,心之密也。
显密圆通真妙诀,都来只是精气神,天精地气合人神,妙中妙,玄中玄也!
故: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您又怎么看呢? (更多修行知识请关注修行科学公众号)
愿读此文者,皆开悟见性。
愿转此文者,皆圆满人生。
愿赞此文者,皆神性具足。
随 喜 打 赏
- The End -
修行科学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领域修行者与科学工作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luchen0209@163.com,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加微信领取无价修行资料
- 修行科学工作室 -
“修行科学”平台旨在传递修行智慧,探索生命科学真谛,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多维视角,诠释自然万物背后的奥秘,结合东方智慧与科学,来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定期推送修行智慧、前沿科学、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人体科学等大量相关内容。
修行科学公众号
修行|科学|生命|智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