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做什么事都挺有追求,往好听了说叫品位,往不好听了说就是矫情。

但唯独对吃一直保持着极低要求,馒头就凉水都能津津有味吃一个月。

你别不信,我也没夸张,真试过,要不是体检说我缺钙,还能继续坚持一阵子。

可能是年轻时候该吃的都吃过了,以至于我心底里有点鄙视“吃”这件事,一直认为喜好口腹之欲的人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可即便如此,我仍旧每周至少去吃一次海底捞,已经好多年的黑海会员了。

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我现在觉得还算好吃的就俩东西,一是街头撸串,另一个就是火锅。

但街头撸串那个环境吧,三五好友偶尔去喝点啤酒还不错,总去感觉确实不健康。

火锅就还好,想健康点清水涮,没有比这更健康的了。

而且这玩意就算做不好,也绝对做不坏,毕竟小料都是自己调的,自己把握口味差不到哪去。

但那么多火锅店,海底捞口味可不算什么突出的,为啥我就喜欢去海底捞呢?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了,因为觉得他们那服务员多。

我有时一个人去,有时两三个朋友小聚,我算了一下,从进门到点菜,算上门前领位、点菜、递毛巾,卫生间递纸巾以及过来嘘寒问暖的店长什么的,这一趟至少能获得6、7个人的直接服务。

如果有女宾,做个美甲、手部护理啥的,还得再多2、3个人服务。

也就是说,我去这一趟,大概能为小10个人带来工作岗位。

一个月大概去6、7次,一共就是60人天的岗位量,按一个月22个工作日算,这差不多需要雇2.7个人。

当然,他们大概平均也就服务我1小时左右,按8小时工作制算,我的消费相当于创造了0.34个岗位。

3个我这样的人去海底捞,就可以让他多雇一个服务员。

你别以为我是起高调,所有人的消费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冲动的,大家只不过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罢了。

而我这个理由恐怕还算不得奇葩,不是有个段子嘛,怎么把女生哄上床?

你直接问肯定是油腻,但你说“我家猫会后空翻,要不要来看看”,没准就成了。

没有哪个妹子会傻到相信你家猫会后空翻,其实人家本来就没想拒绝,只不过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你给了人家一个理由,哪怕很拙劣,但人家乐意,就可以说服自己。

人要是狠起来,那真是连自己都“骗”,我当然也可以。

但服务好的火锅店也不止海底捞一家,为什么我就偏爱它呢?

这里面它的会员体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之前讲过在哈佛访问半年的经历,走遍美国东西海岸,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无处不在并无所不用其极的会员体系,这绝对是美国消费强劲的一大推手。

各种各样的会员会让你把消费当作一种游戏,购物就像升级打怪,不但享受商品和服务,额外还有游戏一般的即时反馈,让人欲罢不能。

可以说,让我决定去海底捞的是“为创造就业而消费”,而让我持续去海底捞的则是他们的会员体系。

看着账户里的等级和积分,我甚至感觉消费创造就业就如同打怪升级般上瘾,而且也无形中让我对这件事有了更深的参与感,仿佛成了可持续的事业,欲罢不能。

你看胖东来像不像商超届的海底捞?

海底捞给我的理由是“为创造就业而消费”,而胖东来给消费者的理由则是“为支持一个良心老板给员工高福利而消费”。

这个理由够高大上了吧,足够绝大多数打工人说服自己,甚至老板们也不例外,毕竟他们也想成为胖东来,只不过实力不允许,臣妾做不到而已。

我之前讲过,胖东来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伪装成超市的景点——人文景点。

你说便宜,它跟拼多多没法比。

你说品质,它也未必就比盒马鲜生之流好多少。

精品商超的性价比其实大同小异。

那为什么胖东来能火,其他精品超市就火不了?

因为其他精品超市没给消费者理由,甚至连“猫翻跟头”这种拙劣的理由都没有,当然就算有也容易翻车。

只要这个理由还在,人们就会持续说服自己去胖东来,与老板是谁并没有多大关系。

毕竟海底捞都快成了我的食堂,我也不知道老板是谁(其实知道但不在乎)。

前阵子商务部不是刚联合七部委发布零售业升级计划吗?

胖东来和海底捞足可以成为新零售的标杆。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骄傲的是,这种伪装成超市、饭店的人文景点,在全世界都没有。

美国有猴父子、缺德舅,都是精品商超,但绝对没有胖东来的影响力。

他们懂什么人文主义?都去搞什么有机食品,算是跑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全世界最能为人文主义买单的恐怕也就是中国了,毕竟我们本身就是伪装成国家的人本主义文明。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跃迁》、《认知觉醒》、《道德经》、《周易》、《论语》、《孙子》、《职场答案簿》共7部合集均已更新完毕,
《拿捏领导》每日更新中,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