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定鼎中原伊始,周武王大封诸侯国。

不同于后来论功行赏式的分封,西周分封明显带有画饼的意味。

用现在的话说,身为地球球长的周天子,敕封诸侯为银河系各行星之主。诸侯们只要每年向王室缴纳贡品,就能获得一颗星球。

但诸侯们得自力更生。有本事的人才能吃肉,没本事的只能吃土了。

比如《清华简·楚居》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楚国建立时,穷得连祭祀的贡品都没有。

没办法,楚部落首领熊绎只好让人跑到隔壁的鄀国偷了一头牛回来。由于担心鄀国兴师问罪,楚人连夜将牛宰杀后祭祀。直到后来,楚国的祭祀都选在夜里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诸侯们此时都是小卡拉米,而周天子坐拥王畿,富甲天下,周王室自然就能手握绝对优势军力,压制任何诸侯。

关于周天子的武装力量,史书和各类出土文物上都有记载,即“西六师”和“殷八师”。

各诸侯国的军力,周天子也做了明确配额。

起初是“大国三师,次国二师,小国一师”。

后来调整为“方伯二师,诸侯一师”。

靠着断档领先的军力,以及宗法制的加持,周王朝在历史的惯性下,平稳渡过最初的四十余年。史称“成康之治”。

但好景不长,到了第四任天子、周昭王在位后期,因讨伐楚国,中了楚人诡计。不仅周昭王淹死在了汉水。

随其南征的西六师也是死伤惨重。

后来,虽然周穆王即位,重建西六师,并南征北战,取得了一系列作战的胜利,重振了周王室的声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周天子每每用兵都无法巩固胜利。往往是天子的大军刚离开,对方又开始作乱。

这并不是重建军队,打几场胜仗,就能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王之后是周共王,再之后是周懿王

懿王在位期间,周朝实力衰退明显。戎狄四次兵临镐京城下,每每都能满载而归。

面对此等奇耻大辱,周懿王却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采取消极退避的态度,将都城迁往今天的陕西兴平。

周懿王死后,考虑到犬戎咄咄逼人,如果再让怂货上台,怕是得亡国。

于是,贵族们便拥立懿王的叔父继位,即周孝王。

孝王登基后,一改前朝懒政,开始整顿吏治,修持武备。还在西北地区饲养军马,准备和戎狄随时开战。

秦国的祖先秦非子就因为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册封,成为秦国始封君。

同时,孝王还积极拉拢申国。

西周时期的申国,据说是姜戎归顺周朝后,成立的国家。

由于仍然保留着游牧部落的传统,申国虽然名义上是西周的封国,但与西戎也保持联系。属于是周朝和戎狄之间的中间势力,影响力非常大。

为了拉拢申国,孝王通过联姻和申国结为同盟。这也成为后世周天子效仿的模式。

有了申国的支持,西戎再也不敢轻易入寇,

但周孝王以叔父身份继位,动摇了宗法制。

这对周王朝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周夷王时,一些诸侯开始不服周天子,不来朝贡,楚国的熊渠甚至公开称王!

周夷王死后,周厉王继位

由于西六师和殷八师的战斗力急速下滑,周天子甚至连震慑四方都做不到了。

根据出土文物“禹鼎”上的记载,厉王在位后期,噩侯驭方纠结蛮夷侵犯周朝东部。西六师和殷八师奉命讨伐,但打不过。最终还是执政卿士武公带着私人军队才打败了来犯者。

禹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禹鼎

西六师和殷八师战斗力稀烂,周厉王对此很不满。

为了重新振作战力,他决定改革。

但改革势必会牵扯利益。周厉王也因此失去王位。

具体一点说。

周朝的基本国策就是“以土地换忠诚”。

天子将无法控制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天子控制的王畿内的土地,则赏赐给卿大夫。

可土地是有限的,而需要分封的人却是绵绵不绝的。

久而久之,周天子掌握的土地只会越来越少。

而西六师、殷八师,并不是纯粹的战斗单位,也不是简单的“军事屯田”。

实际是具有耕战结合、兵农合一的“军事功能区”。

也就是说,周厉王要想整军,他就得先把土地分封情况搞清楚,整明白自己手上还有多少土地。然后重新分配资源。

从长治久安的角度来看,周厉王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原本称王的熊渠见此情形,知道周厉王是个狠角色,取消了王号。

但周厉王做的太过了。

为了控制舆论,厉王禁止诸侯贵族和国人讨论政务。

在诸侯贵族们看来,已经吃到肚里的肉,岂有吐出来的道理?

见周厉王搞得国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这些既得利益者便鼓动国人暴动,将周厉王赶下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时代”。

后世儒家对这一时期大加吹捧。

然而根据许多出土文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周朝,形势不是转好,而是越来越颓废了。

因为西六师是由国人组成,他们对国人暴动冷眼旁观,意味着西六师中的军事贵族对周天子已非绝对忠诚。

如此一来,等到周宣王继位时,整个朝堂和地方诸侯,都是人心涣散。

鉴于西六师的忠诚存疑,以及共和时代王权空置,从而导致公卿和地方诸侯坐大。周宣王掌握权力后,只好往东发展,迎娶齐国的姜女为妻,修复了周王室与齐国破碎的关系,继而利用齐、鲁等东方大国的力量,压制淮夷人建立的徐国。

同时,宣王将亲弟弟封到今天的陕西渭南地区,建立了郑国。

这位郑国的开国之君就是郑桓公。

为了分化申国势力,周宣王还以压制楚国为借口,拜自己的申国舅舅为上卿,将其分封其到今天的南阳一带,建立南申国。

自此,历史上便有了两个申国。

一个在今天的陕西西部,一个在南阳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了内患,宣王以殷八师和南国之师(江汉诸邦在西周天子麾下服役的军队)为主要军事力量,发动了对周边部族的战争。打得四夷咸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史称“宣王中兴”。

然而,宣王晚年的几次惨败,却损耗了周朝最后的力量。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

公元前793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

公元前790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西申国,获得胜利。

周厉王在位时,为了拉拢申国,娶申女为后,生下了周宣王。

但申国显然不可能被这点蝇头小利限制格局。

毕竟如果帮助周朝灭了戎狄,失去可外援,申国也将失去统战价值。

所以,周宣王一直想解决反复横跳的申国。

但同年的千亩之战,周军惨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差点被俘。

这几场失利,宣告“宣王中兴”黯然结束。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的那位昏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周宣王生前的安排,周幽王迎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

这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宣王对姜戎和申国无可奈何,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矛盾。

幽王与申后育有一子,名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

前面说了,申国势力很大,如果将来姬宜臼继位,天子极有可能沦为申国的傀儡。

到那时候,周朝就有改朝换代的危险。

为了摆脱申国对周王室权力的干涉,周幽王废掉申后,改立褒国国女褒姒为王后,并立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据《史记》记载,申后和姬宜臼不肯坐以待毙,逃奔申国,寻求外援。不久后,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朝。

由于此前周幽王为讨褒姒欢心,多次点燃烽火,戏耍诸侯。

因而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时,无人前来。

最终,周幽王自作自受,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不过参照《清华简·系年》的记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很可能是编造的。

实际是一帮诸侯阴谋叛乱,联合绞杀了周幽王。

战乱中,郑桓公一并遇害。

好在郑桓公活着时,感受到了危机,提前将国都迁往今天河南荥阳地区,从而建立了郑国的基本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线到了这里,就该是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了。

不过参照《左传》、《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等史料记载,事情没这么简单。

周幽王死后,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关西诸侯拥戴周平王,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关东诸侯则拥立周宣王次子姬余臣,史称周携王。

毫无疑问,余臣历史清白,更有资格继承周朝正统。

而联合外敌弑父的周平王,更像一个背叛者的角色。

但历史清白,并不是加分项。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诸侯贵族看明白了,如果让周携王重整王室,大家又要回到以前的状态。

如果拥立有污点的周平王,则周朝必会礼崩乐坏。到时候,诸侯们就爽歪歪了。

于是,支持携王的诸侯越来越少。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袭杀周携王,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

随后,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

但与其说是诸侯护送平王迁都。倒不如说是诸侯们画地为牢,将平王裹挟到洛邑,方便日后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几十年,秦国逐渐在关中地区崛起。

晋国则控制了崤函通道,不仅锁死了秦国东出之路,还切断了周王室与关中的联系。

将来即便周王室想打回老家,也得先问问晋国让不让过。

这时候,周平王要想中兴,唯有与血缘关系最亲密的郑国通力合作。

但可惜,周王室和郑国却互相怀恨,关系急遽恶化。

郑桓公死后,其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

为了能继续赢得周平王的信任,以王室卿士身份谋便利,郑武公硬着头皮,迎娶了杀父仇人申侯之女武姜为妻,向申国和周王室纳上了投名状。

武姜嫁给郑武公后,陆续生了两个嫡子——长子寤生、次子段。

这意味着只要武公薨逝,周王室和申国便能掌控郑国内政。

不过,寤生出生时,脚先伸出产道,差点要了武姜的命,以致武姜非常讨厌他。

见武姜不待见寤生,郑武公非常高兴。

汝之砒霜,吾之蜜糖。

寤生和武姜关系不好,只要扶持他上位,郑国就不会被申国和周王室摆布。

后来,郑武公借周王室卿士身份,全权负责周朝的军政事务,借机灭掉郐国、虢国、胡国,为寤生将来的小霸,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郑庄公很有心计,先是放任放任母亲武姜和弟弟段的所作所为。直到所有人都意识到段要造反,庄公才起兵讨伐。然后就发生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得知郑庄公清洗了国内的申国势力后,大权在握。周平王很不甘心,遂又提拔虢公忌父同为卿士,分割郑庄公的权力,进行敲打布局。

周平王的手段倒是没问题。

但无奈郑庄公太能打了,见谁揍谁,无一败绩。

随着郑国做大,庄公产生了小宗取代大宗的念头,索性连尊王的大旗也不打了,直接派人抢收王室属地的庄稼。

迫于无奈,周平王只好与郑庄公互相交换质子,缓和关系,这就是“周郑交质”。

公元前720年,周郑交质事件发生不久后,周平王去世。

平王的次子,被派到郑国做人质姬狐得知消息,返回洛邑继位。

但因一路哀伤过度,姬狐回朝后即病死。故由周平王之孙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王是个有追求的人,他不满郑庄公对王室领地的渗透。

你寤生今天敢来抢庄稼,明天岂不是要上房揭瓦?

于是,桓王罢免了郑国三代相传的王室卿士之位。

作为回应,郑庄公表示不再朝拜周天子。

桓王以此为借口,亲率东周王师,在蔡国、卫国等诸侯联军的配合下,讨伐郑国。

这一次,面对兵力更加强大的对手。郑庄公一如既往,逮谁揍谁,挫败了东周王师和诸侯联军的夹击。

战斗中,周桓王的肩膀还中了一箭。

虽说后来郑庄公派人慰问,给桓王留了面子。可王室的威严已然扫地。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的熊通第二次称王,是为“楚武王”。

礼崩乐坏,不外如是。

桓王在位后期,仍有翻身的机会,那就是干涉曲沃代翼。

如果王室能够抓住机会,扶植相对较弱的晋国大宗,考虑到当时朝内卿士和诸侯的分别还不大。周王室可将晋侯转为卿士,继而兼并晋国,获得发展出口。

但结果是曲沃派击败了大宗,成为晋国的正统,列为诸侯。

曲沃代翼,向天下宣告了周朝就是橡皮图章。只要有实力,诸侯之位是可以用武力夺取的!

曲沃代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沃代翼

周桓王死后,周王室其实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即变革体制,然后扩张地盘。

但如果改革,周王室首先就得砍自己一刀。这是历任周天子都不敢迈出的一步。

毕竟能苟活,没几个人愿意冒着猝死的风险搞事。

就像如今常说的“大公司病”,周王朝这家大公司,经过三百多年发展,很多问题已经没法解决,不可能再重获新生。

时势造英雄。那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陆续称霸,留下赫赫功业的时代,并不属于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