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玩过“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吧。
那么我们就用游戏的思维来看一下辽沈战役时东北的局势图:
辽沈战役:大战前的犹豫,林彪为何没听毛主席的话攻打锦州
上篇文章我们分析了东北战局,国民党军在东北只龟缩在三个城市:锦州、沈阳、长春。其余地区都是解放区了,所以共产党在东北占据很大的优势,因此当时在东北已经没有小仗可打了,只能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大区域中选一个。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正如我们打游戏时那样,肯定是先从一塔的长春下手。
沈阳是国民党的主力军,锦州又比较远,所以林彪也认为最好开展战场的选择就是长春,于是给毛主席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陈述了做这个决策的理由和多方面的考虑。
也就是说,我们直接稳扎稳打地打一塔长春,因为长春的地理位置离共军的解放区的指挥中心哈尔滨比较近。
但是毛主席主张的战略却是打锦州,也就是直接越过一塔、二塔,直接打高地上的锦州。
因为锦州是东北的门户,早在1948年2月份的时候,毛主席给林彪的电报中就指出了:“对于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并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方针。我们来看一下锦州的地理位置
锦州一面靠海,另一面靠山,国民党军要是支援东北,就只能利用空军的优势将军队空运到锦州附近登陆。所以,攻打锦州是直击要害。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然后各个击破。
但是林彪认为那样是很冒险的,看第一幅图,打锦州战线拉的太长,很有可能被敌人切断补给线,那样后果是很严重的,之前四平保卫战伤亡惨重给林彪留下了阴影,所以他主张稳扎稳打。
我们可以将游戏的上路看作是华北战场,当时华北战场是杨成武领导的解放军对抗国民党军的傅作义。林彪除了顾及补给线被切断以外,还比较顾及傅作义从华北战场上派兵来支援。就稳妥而言,他主张认为打长春是明智之举。
收到这封长长的电报,其实毛主席是很不悦的,对于林彪在电报中提出的种种困难,毛主席认为并不完全实际,但是也并没有强他们所难,打长春就打长春吧,正好也能试试东北军攻坚的实力。
于是就给林彪回了封电报,这个电报就很有意思了,大致为:
“我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目前而言先打长春比先打其他地方要有利一些,而不是先打别处特别不利,或者说是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你说的打锦州的困难,打沈阳的困难,以及其他的种种困难,事实上是不一定有的,有些实际的困难就算你们打完长春以后再南下也是会遇见的。所以你们自己,以及在干部中,只能说在目前情况下长春是比较有利的,不能说对其他地方不利或者困难,不能让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毛泽东军事文集》
个中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看明白,
总而言之也算是批准了,于是林彪就立即开始部署攻打长春。
我们再来说说长春国民党的情况吧。
看一下地形图,长春离沈阳比较远,而且与沈阳之间的铁路也被东北军切断了,一座城市孤零零地在上方瑟瑟发抖。
虽然都在解放军的战略包围之下,相比之下,处境最危险的就是长春了,而且在与沈阳之间的铁路交通被切断之后,长春的补给只能靠空运,但是国民党的航空呢,每天就只能派四架飞机运输物资接济,这对一个大城市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的。
再来说说长春的国民党守军郑洞国,一开始就是被迫上任,当卫立煌让郑洞国过来,他是一口回绝的,本来指挥军队撤到长春后,他是准备找个借口离开东北去治病,他又不傻,当然知道困守长春的下场是什么,但是没办法呀,蒋介石直接打电报来,命令他去长春上任,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是也只能被迫服从。
他从一上任,可是一天没闲着,干什么呢?当然是修筑工事啊,他很清楚自己的不利处境,就是搞防御,把长春修筑的可谓固若金汤了,然后就是囤粮食,反正打也打不过,那就在城里守着。
后来郑洞国获悉,共军在长春外活动频繁,推测估计是要攻打长春了,于是当务之急就是抢粮,把能抢的粮食都抢过来囤起来,还有我们知道长春是靠空投来续命的,所以还必须保证飞机场的安全,不然飞机再过不来,那一旦粮断,长春早晚失守。
而林彪那边也是以机场作为突破口,对机场发起了猛攻,我们想一下,如果你是郑洞国,你会怎么样,机场多重要啊,还得依靠它来运粮食呢,所以必须死守,甚至亲自去督战,所以这一战打的也叫一个惨烈,虽然对共军来说,机场拿到了,可是并没有消灭敌人的主力部队,自己伤亡也不小。
拿到战报的林彪犯了难,敌人比想象的难打,如果硬攻长春,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于是给毛主席去了一封电报,陈述硬攻长春的困难,想将硬攻改为围困,打不下来,就困住你,况且对方连机场丢了,没粮食是早晚的事。
可想而知拿到电报的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一开始让你们攻打锦州,你们说打锦州很困难,要打长春,长春容易,同意你们打长春了,还是攻不下来,说强攻长春有困难,又改为围困,且不说围困要多久,于是给林彪去了一封电报连提了十个问题:“对于长春是否已展开全力攻击,外围的工事是否全部夺取,你们的指挥所设立在哪里?……徐向前刚攻克了临汾,也是像你们一样的攻坚战,你们好好借鉴一下“
这哪是问题呀,这分明就是批评。
对于围困长春,毛主席也只是“基本同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毛主席一开始主张的就是直接攻打锦州,现在长春又攻不下,于是在同意他们围困长春的同时,也要开始做南下作战的准备,也就是说,当初林彪不是说南下锦州,供给线太长,怕粮食供应不上么,那现在在围困长春的同时,就去准备粮食,准备一切南下作战所需要的物资。针对长春,立足点也得是打,而不是围而不攻。
不管怎么说吧,围困长春这事算是定下来了。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两个月,在中原战场,可谓是打的热火朝天,而东北这边呢,静悄悄的,长春的郑洞国就是不出来,而沈阳的卫立煌呢,也是一动不动,也不支援。这么僵持下去,东北的林彪慌了,这不能就这么耗着呀,于是与罗荣桓、刘亚楼一商量,给毛主席去了个电报:“我们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认为还是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
此时拿到电报的毛主席很高兴,认为不容易啊,当初没有强他们所难,同意了他们先打长春,现在他们自己转过来了,真好,于是马上回电报,甚至同意他们在往后拖延一个月进攻锦州,这一个月好好做思想动员,抓紧粮食的准备。
虽然已经确定了要南下作战,但是林彪依然在犹豫,大军迟迟不动,中途毛主席也发过几次电报催促,林彪的回电大部分是现在正值雨季,我们打算雨季结束后就动身,然后就是等华北的杨成武先出动,我们随后就出动,之后又说,南下的粮食还没准备好,铁路桥梁又被冲断了,总之一句话,就是目前对出动时间还无法肯定。
这可把毛主席惹生气了,让你南下作战,你出发就是了,咋这么多理由呢,要是都这么拖拉,杖还怎么打,现在你又说粮食问题,于是给林彪去了一封电报:“关于你说的大军南下要准备粮食,早两个月前我就指示你们要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准备工作过去两个月了,还在说军队无粮不能前进。之前又说杨成武军队能提早你们就能提早,对于你们自己而言,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队似乎这一切都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让杨成武部队孤军早出,对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杨成武采取这么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毛泽东军事文集》
毛主席很少用这么严厉的语气去批评野战军的一位高级指挥员,可见毛主席有多么生气了。
林彪收到毛主席的电报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于是赶紧给毛主席去了一封电报解释,说能按时出动。
在中央的敲打下,林彪终于浩浩荡荡的发兵南下北宁线,做攻打锦州的部署。
这样一来,国民党懵了,不是说打长春的么,怎么又开始南下夺取锦州了呢?
当国民党反应过来,蒋介石直接飞到沈阳,要求廖耀湘往西出兵,与葫芦岛的驻军一起,左右东西夹击林彪的队伍。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
林彪收到葫芦岛增兵的情报,再加上沈阳国民党的主力,慌了。我这做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饭还怎么吃,林彪主要还是顾虑后方补给的问题,一旦锦州打不下来,大军又撤不回去,那这后果不堪设想,越是想这些不利因素,就越是不安,翻来覆去的下不了决心
于是给毛主席去电,要求重新回去攻打长春。
可想而知毛主席收到电报,有多生气了,这不是胡闹么。“先是迟迟不南下,什么敌情问题、粮食问题、运输问题、入住问题,各种问题,还要杨成武先动他才动,现在又不打了,又要去打长春。五个月之前长春本来好打不敢打,两个月以前同样好打也不敢打,现在部队已经南下锦州外围战也打响了,因为葫芦岛增兵,又要回去打长春,况且葫芦岛增兵根本没影响嘛 “
其实发出那封电报,关于打锦州还是打长春依然在林彪脑子里激烈的斗争,作为一个统帅,此时的他当然知道打长春绝非上策,但是万一锦州打不下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罗荣桓也觉得发出那封电报是不合适的,现在攻打锦州的大军已经开摆,士气正盛,临时改变计划,让大部队原路返回,很可能影响士气,造成混乱,于是和刘亚楼一起去劝说林彪。
后面三个人一起又拟定了一封电报,说明了攻打锦州的决心,但是这封电报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毛主席手里,中间的时间差,让毛主席连发了两封电报到东北,陈述了为何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如果不是到气急的程度,有些话也不会说的那么明白。
事后的战争进程也表明,毛主席攻打锦州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高明的,是抓住了战争的要害。
这场风波只是辽沈战役之前有惊无险的插曲,而且在重大战役决策之前,中央与指挥员之间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也属于正常,但是罗荣桓在事后每每想起毛主席那么生气,心里总是很愧疚,于是在战役结束后,给毛主席的报告中也自我批评,说是了解到蒋介石亲自飞往沈阳指挥,从华北抽调军队援锦,让他们攻打锦州的决心一度发生动摇,但是这过程也就两三个小时,最后还是确定坚持原来的决心不变。——《罗荣桓传》
毛主席在了解详细之后也对罗荣桓在辽沈战役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在罗荣桓病逝后写的诗中可见:“记得当然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这首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所以也很少有人知道辽沈战役前的这段细节,也自然就不了解毛主席诗中的含义。
写作不易,感兴趣的话点个关注吧,下一篇让我们继续详细了解辽沈战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