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 1984 年两山轮战,烽火连天,生死瞬间。一枚炮弹呼啸而降,连长为掩护新兵战士,毫不犹豫地将身旁的战友紧紧护在身下。
巨响过后,他的一条右胳膊已被炸飞,重伤倒地。彼时,我身为指导员,亲眼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内心被深深震撼。
那是血与火交织出的生死与共,是超越生死的袍泽之义,这份情在枪林弹雨中铸就,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历久弥新,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时光悠悠流转,往昔的生死兄弟如今已成为家人,这份缘,在硝烟中生根,在和平里开花,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永不褪色,岁岁情长。
我叫谢晋生,生于江苏的一个平凡农村家庭。父亲是大队干部,母亲则在公社小学担任代课老师。我还有一位兄长与两位姐姐。
年少时的我颇为顽皮淘气,但在学业上却比哥哥姐姐更为出色。1970 年初中毕业之际,父亲好不容易为我争取到了大队会计的职位,然而,志在四方的我不甘于在农村度过一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投身军旅。
起初,父母对我的决定很不理解,但我决心用行动证明自己。进入部队后,我凭借着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刻苦训练,加之初中文化知识的积累,在入伍的第三年便脱颖而出,成功提干,成为连队中最年轻的排长。
提干后的我并未因此而骄傲懈怠,反而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光匆匆,到了 1983年,我晋升为连队指导员。
当时与我搭档的李连长,来自安徽合肥,与我的家乡相距不远。他比我年长三岁,不仅能力超群、在连队中威望颇高、人缘极佳,而且我们二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使得连队的各项事务得以顺利开展。
在他的支持下,我的工作也得以稳步推进,我们携手共进,为连队的建设发展共同努力着。
那时,李连长已然成家,膝下幼子都已两岁,家庭美满幸福。而我在家乡也与初中同学王丽梅相知相恋,她在公社卫生院工作,是个善良温柔的姑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矛盾逐渐凸显。她一心盼着我转业回乡,过上安稳日子;但我对军旅生涯满怀热忱,眷恋着部队的热血与拼搏,渴望在这片绿色的方阵中继续书写自己的篇章。
就这样,我们谁都无法说服谁,分歧与日俱增,感情在漫长的僵持中渐渐消磨,最终无奈走向了分手的结局。
分手后的我,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部队的工作中。我把对爱情的遗憾深埋心底,化悲痛为力量,日夜钻研军事理论,提升指挥能力,带领战士们在各项训练和任务中冲锋在前。
而李连长看出了我的变化,时常在工作之余找我谈心,用他的人生阅历开导我,帮助我走出情感的低谷,并承诺给我介绍对象。
未曾等到李连长为我牵线搭桥介绍对象,1984 年 4 月,我们部队便接到紧急抽调命令,奔赴中越边境投身两山轮战。
在一次险象环生的任务执行过程中,突发意外,李连长为保护战友,义无反顾地扑向危险,不幸被炸弹重伤,身体遭受重创。
战后,团里为英勇无畏的李连长申报了二等功,以表彰其卓越战功。
彼时,李连长与妻子汪景成婚尚不足五年,他们的儿子还只是牙牙学语的两岁孩童。
汪景在老家的化工厂辛勤劳作,她每次前来部队探望李连长时,都会不辞辛劳地为战友们带来家乡的美味特产,还亲自下厨,包出的包子、饺子香气四溢,让战友们赞不绝口,大家都对李连长能娶到这样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而心生羡慕。
李连长重伤致残后,我始终将这份战友情谊铭记于心,每年都定期去看望他,平日里也常常写信,字里行间满是鼓励与关怀,希望能为他驱散伤痛阴霾。
即便后来我已结婚成家,也未曾减少对他们的牵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998 年,命运的波澜再次袭来,汪景所在的化工厂因经营不善效益滑坡,最终倒闭,她也无奈下岗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此时的我已晋升至团职干部,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汪景在社区谋得一份工作,只愿能为李连长一家缓解生活压力,略尽绵薄之力。
李连长的儿子自幼便十分争气,在学业上一路奋进,凭借着不懈的努力,高中毕业后成功考入军医大学,开启了医学之路的征程。毕业后,他凭借优异的表现被分配至部队医院,在那里继续发光发热,救死扶伤。
或许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在岁月的流转中,李连长的儿子与我的女儿相遇相知,两颗心慢慢靠近,最终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让两个家庭的情谊得以延续升华。
如今,李连长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家中时常充满着儿孙的欢声笑语,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满溢。
曾经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在岁月的滋养下,在这平凡而温馨的生活里,绽放出最温暖动人的光彩,我们一同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每一个日子都过得踏实而幸福,往昔的峥嵘岁月与当下的宁静祥和交织成一幅最美的生活画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