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知识精英
文章标题之所以不用知识分子而使用知识精英这个词,是因为有些人配不上知识分子这个词。虽然在某度百科中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以阐发或运用知识为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相对上面的定义,我更喜欢维基百科的定义:知识分子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反思,并对社会规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文化界知识分子作为创造者或调解者参与政治,通过拒绝、生产或扩展某种意识形态以及捍卫某种价值观体系,捍卫具体主张或谴责不公开。
从上述两个定义来看,诸如张维为、金灿荣、陈平、胡锡进之流,显然属于某度百科的知识分子,但是与维基百科的知识分子风牛马不相及。
因此,把这些人归类为知识精英,更符合实际。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学而优则仕”。近几十年,这批有头有脸“学而优”的知识精英,纷纷审时度势,见风使舵,投机于权力和金钱之间,以赤裸裸的功利色彩,活跃在各种话语场合。
归纳起来,这类知识精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只讲立场,不论是非,用毫无逻辑的空洞说教来逢迎当权者,引导社会舆论,激发民粹思想,向权力献媚。
这些人在各种媒体、各种场合的言论,完全站在当权者的立场的,从不考虑真正的是非曲直。他们从来不在意普通社会的权利,热衷于创造新名词、制造新概念,用各种华丽的词藻来诱导情绪。这些人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以当权者的想法为中心,创造性地变换各式各样的措词,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学说、空洞无物的理论当作论证的前提,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对大众洗脑,只唱赞歌不批判,以此向权力献媚,进行政治投机。在他们背后,通常是以某个资本作为后盾,以谄媚而获得权力的赞赏,用蛊惑人心的语言来社会情绪,以民族大义的口号诱发民粹精神,最终为巩固集权服务。
特点二:没有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批判精神和对社会公正的终极关怀,赤裸裸地利用自己在公开媒体的话语权优势为既得利益集团鼓吹,为自己谋利。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利用概念混乱、偷换话题等等手法,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结果。
这些“知识精英”实际上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并因此获取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利用上市等各种手段敛财,“其魔术般的致富与敛财速度超过了任何垄断企业,因为他们是靠权力和不对称信息致富”。他们所谓的学术研究不仅没有独立批判精神和对社会公正的关心,而是赤裸裸地利用自己在公开媒体的话语权优势为既得利益集团声嘶力竭地辩护,有时甚至到了枉顾社会公正和无视法律的地步。他们厚颜无耻地反复鼓吹“XX领先”,“XX自信”,“XX必然灭亡”等等,公然论证“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合理性,宣称目前不适合“公开官员财产”,鼓吹“民营企业历史阶段”、“资本家如何”、“资本邪恶”之类混淆是非的谬论。这些人时不时地从垄断企业、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等领取高额出场费、讲课费,通过写文章、作演讲、上节目,从“理论”上来论证专制集权制度的合理性。
这些貌似知识分子的知识精英不仅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且往往成为社会公众鄙视的对象。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在公共媒体招摇过市的那些“专家学者”的言论后面,网民的大量跟帖中嘲讽、批评越来越多,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特点三:他们对现实中不公平现象、腐败等社会问题通常表现为集体无意识。
例如,著名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从来就没有研究过中国社会的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特别张维为教授,在他的几乎所有文章中,从来没有对社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司法腐败、教育、医疗、社会分配不公等等现实问题做出任何的批评与建议。反而用与其他国家的某些缺点进行“比烂”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优越。
张维为在节目《这就是中国》的后台,畅谈自己对新闻媒体的看法,称“越是自称新闻自由媒体自由的地方,越无知越愚昧,美国也是个典型。”并举例说,“美国老百姓连北京在哪儿都搞不清楚“。这种荒谬的说法居然还博得众人一片喝彩(评:外国人有必要知道某个国家的某个城市吗?)。
还是这位张教授,在一档节目中更是妙语连珠。他从生活层次、收入存款等角度出发,讲解了“中国农民工比美国中产更幸福”的论点。
他们既不关心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不重视社会公众的诉求。纵然千夫所指,依然自信满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特点四:虽然他们自诩“知识分子”,在学术人品和道德上也缺乏知识分子应有的规范和底线。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他们往往霸占各种公共的学术资源,对知识界各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大行其道时,从不进行批判。相反,甚至有些自诩为“著名专家教授”的大学教授面对铁证如山的剽窃,不仅没有丝毫的歉意和忏悔,而是百般狡辩、抵赖,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批评者。这些人即使被人批评,依然毫无羞耻地在各种媒体上大谈所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这些经常在公共媒体布道的知识精英们,他们只关心自己说话的机会和效果,对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热情。因为他们很清楚,社会公众的认可与否和他们的名利无关。他们只想一件事,如何辨别政治风向和利用社会舆论,见风使舵,期待获取当权者的欢心,争取扬名逐利的最大化。
这些知识精英往往以“学术名人”的面目出现在公共媒体和公共场合,实质上却是如变色龙一般追逐名利,典型的人头畜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