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枫希

南枫希

网易号

关注
219粉丝
15关注
115被推荐
IP属地:贵州

15枚勋章

人生有至少三件事很重要:读很多书,认识很多人,去很多地方。

  • 她容颜赛貂蝉,为救村民饱受摧残,却被视作“日本人的女人”

    1天前
    图片
  • 她15岁嫁小3岁丈夫,主动为其纳妾,死后被日军残忍地掘墓焚尸!

    2024-06-25
    图片
  • 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是中科院首位女院士,钱三强背后的女人

    2024-06-24
    图片
  • 她站在饭桌前伺候丈夫和别的女人吃饭24年,直到儿子考中状元

    2024-06-23
    图片
  • 周恩来扮演者因病逝,曾得邓颖超高度认可
    2024-06-22
    1跟贴
  • 57年前,他隐姓埋名28年干了件大事,与邓稼先齐名
    2024-06-21
  • 他一生捐款1500万却穿着20元布鞋,一根皮带用了近20年,89岁离世
    2024-06-20
    4跟贴
  • 33岁中国外卖员嫁69岁英国富豪生下3女儿,丈夫去世遗产如何分?
    2024-06-20
  • 单亲妈妈涉嫌用枕头闷杀9岁女儿和6岁儿子,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就在昨天,台湾新北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双尸命案。 据悉,昨天上午,一位姓苏的女子在疑似醉酒和吸毒后情绪失控,竟然用枕头闷杀了自己年仅9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 苏姓女子原本在一家百货公司当柜员,和前男友在一起时生了一双儿女,后来两人分开,由苏姓女子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今年2月,苏姓女子的祖母罹患癌症,需要人照顾,于是她毅然辞去了工作。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无收入,加上生活的重重压力,压得她不堪重负,期间还曾两次轻生。 案发前一天,苏姓女子带着两个孩子入住了一家汽车旅馆。 案发当天下午,她的朋友徐某带着餐点前往旅馆探视。 却发现两个孩子被棉被紧紧包裹着,静静地躺在床上,徐某上前查看,可两个孩子全身冰冷,早已失去生命迹象。 于是,徐某立即通知旅馆工作人员并报了警。 警方赶到时,苏姓女子正恍神呆站在床边,情绪很不稳定。 目前,苏姓女子已被依法逮捕,案件正在被进行深入调查。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和震惊的事件,母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本应该给予他们爱护和保护。 但在这起事件中,却发生了无法想象的悲剧。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形式的暴力和犯罪都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针对无辜和脆弱的儿童。 这位苏姓女子如果确实涉嫌杀害自己的孩子,那么她的行为是极其残忍和不人道的,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其次,究其原因为疑似醉酒及吸毒后情绪失控,这也也世人提了个醒: 个人在面临情绪问题或精神困扰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以避免情绪的失控导致悲剧的发生。 此外,更应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家庭教育和监护责任的重要性。作为监护人,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时,也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保障孩子的权益和安全。 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单亲妈妈的责任和压力的确更大,更值得同情,但孩子何其无辜!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人生最大的烂牌,不是家里有多穷,也不是家外欠了多少债

    2023-11-11
    24跟贴
    图片
  • 杨绛先生的人生智慧:不为不值得的人浪费口舌,做个“透明人”
    2023-11-03
    25跟贴
  • 杨绛:人生下半场,三种方式富养自己:管住嘴,会来事,安内心

    2023-11-02
    51跟贴
    图片
  • 杨绛说:到了50岁以后,幸福就是身体好记性差,谨记别做这三件事
    2023-11-01
    26跟贴
  • 人生酸甜苦辣26载,跟病魔抗争10个月,他终于解脱了

    2023-08-28
    图片
  • 《皮囊·母亲的房子》:人活着真的就是为了一口气吗? 女人拿着全部积蓄十万块钱,倔强地告诉家人:“我要建房子!”而当时她的丈夫生着病,儿子上学需要学费,女儿没有嫁妆。更有甚者,一家人还吃着菜市场没人要的烂菜叶。
    女人24岁那年,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大她三岁的丈夫。丈夫的父亲是个浪荡子,早些年就败光了家产,到了他这一辈,没房没钱,只能靠自己。 第一次约会时,丈夫承诺将来会给她盖一座大房子,女人相信了。 婚后第三年,他们终于买下地,借钱建了一百多平的大房子。 建房的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因为此前就有一个女儿了,在当时儿子算超生。丈夫因此丢了工作,还罚了三年的粮食配给。 内心脆弱的丈夫窝在家里一蹶不振,女人一声不吭,到处找活干——浆洗缝补,偷捡讨要,什么都做过。就这样过了三年,丈夫终于决定去宁波当海员。 又过了三年,丈夫带着一笔钱回来,终于建成了一座完整的石板房。并且在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很多钱,把自己和女人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刻在石门上。 当时,他们的儿子六岁,女人望着门联杵着嘴,一句话都没说。 后来,丈夫拿着从宁波赚来的钱,反复折腾,生意越做越小,直至失败。然后,丈夫中风病倒了。 丈夫生病第二年,女人把儿子叫到房间,抽出抽屉里的一卷钱,总共是十万块钱。那是她做生意,女儿做会计,儿子高中主编书以及做家教的所有收入。 那个晚上,女人倔强地告诉家人:“我要建房子。”哪怕丈夫生病还需要医药费,儿子上学需要学费,女儿嫁人需要嫁妆。 但家人无法拒绝她的渴望,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烂菜叶子还得吃一段时间。只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房子,亲戚邻居们都会瞧不起。 然而,建房子并不是省心的事,特别是对于拮据的他们。 为了省钱,女人边看管加油站,边帮手做小工。80多斤的她在加油站搬完油桶,又赶到工地上颤颤悠悠地挑起那叠起来一人高的砖。收拾完,还得马上去伺候生病的丈夫。 即便累得病倒了,建好房子,还是差了人家不少钱。 然而,在搬新家时,女人还是按照习俗宴请亲戚,又花了一万多。 终于,女儿忍不住抱怨她:“为什么要乱花钱?你怎么这么爱面子,考虑过父亲的病,弟弟的学费吗?”儿子也没忍住:“明年大学的学费都不知道在哪呢?” 女人沉默了很久,突然大声说道:“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为此,在儿子大三那年,女人又坚持建了两层房子,将自己家的房子建到了四层。只是,三楼四楼修得很潦草,女人本想过几年在装修好。 然后第二年,丈夫就突然去世了。 再过了两年,政府要拆迁,女人的房子要从中间切下来。 可即便是这样,女人依旧坚持要把房子建完整。即便亲戚们都反对,建议她把钱省下来,帮助儿子在北京买房。 令人惊讶的是,儿子却是支持她的。 这个女人,便是作家蔡崇达的母亲,而这个故事,来源于蔡崇达的散文集《皮囊》中的《母亲的房子》。 初读时,我并不理解蔡崇达母亲的做法,觉得她太过于固执。 为了她的一口气,牺牲了女儿原本应有的幸福婚姻。女儿原本谈了个男朋友,却因为自家拿不出丰厚的嫁妆,而分了手。 为了她的一口气,儿子上高中就出去做兼职;为了她的一口气,丈夫中风偏瘫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为了她的一口气,全家人吃了无数的烂菜叶子。 甚至,为了那一口气,她曾一度想要吃老鼠药自杀。 我曾发出叹息:用那十万块钱,可以解决无数眼前的问题。如果不继续建房子,他们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何必呢? 后来,再次翻到这一篇,我变得有些矛盾。 首先,我发现女人固执地要建房子,不单单像她所说那样是为了一口气。 丈夫曾承诺她给她建一个大房子,即便他已经残疾,他依旧是一家之主,是他发起的这个家。 因此,女人建房子,更多是为了丈夫的脸面,是为了让他发起的这个家,更加健全和完整。 其次,女人请求儿子答应房门口最重要的奠基石用丈夫的名字,当儿子提出:“大门用看房子那对父亲做的,刻有你们两人名字的对联”时,大大的笑容在女人脸上绽放。 不难看出,建房子这个事儿里面,隐藏着女人对丈夫深深的爱意,那是她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文末,蔡崇达在和同事们闲聊时,说到遥远的故乡,蔡崇达想起母亲以及正在建的那所房子。他暗自庆幸,自己这一辈子,永远有家可回。 这大概就是女人隐藏得最深的对子女的爱,她希望孩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家可归,都能拥有归属感。
  • 蔡崇达《皮囊》:肉体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活到99岁的老太太,突然没了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担心她想不开,家人们轮流照看,可她却没有掉一滴眼泪,竟还掀开棺材看女儿的样子。
    当她看到有人杀鸡不利索时,就一把抓住那只鸡摔死在地上,还说:“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不仅如此,老太太还曾经几次将自己年幼的儿子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差点把人淹死。 因此,大家都觉得老太太没良心,冰冷无情。 她却冷冷地说: “因为我舍得!” “肉体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是呀,人生得一副皮囊,不就是拿来用的吗?老太太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老太太90多岁的时候,还坚持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镇上老家,家人每回想雇车送她回去,她都非常生气,坚持要自己走回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把硬骨头,也会有哭鼻子的时候。 老太太92岁那年,非得爬上屋顶去补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摔伤了脚,再也无法走路。 她哭着叮嘱乖曾孙:“阿太走不动了,被困住了,你以后一定要经常回来看我呀!” 再后来,老太太去世了。临行前,她告诉曾孙: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老太太是多么的人间清醒: 纷繁世界皆是身外之物,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很轻盈的,只不过是被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才变得烦恼且痛苦。 这个老太太,便是蔡崇达的《皮囊》一书中提到的“阿太”,也就是他的太姥姥(外婆的母亲)。 书中的阿太,不禁令我想起了一位至亲:我的奶奶。 奶奶如今83岁的高龄,曾经,她的身体也勉强算得上硬朗,每每去赶集,也如同蔡崇达的阿太一般倔强,不愿坐车,宁愿走着去。 奶奶努力大步往前走的姿态,好似一个老小孩。 不幸的是,今年3月份,我们全家都经历了一件极为悲痛的事: 我的父亲,因病与世长辞。 起初,全家陷入悲痛欲绝之境,奶奶更是哭得肝肠寸断,好几次哭晕过去,差点救不回来。 之后,大伯家的儿子回来了,也就是我的二哥,和奶奶进行了彻夜长谈。 不知她们说了些什么,自那以后,奶奶再没哭过。多日不进水米的她,也开始按时吃饭,偶尔与人谈笑,还帮着料理了父亲的后事。 我们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下。只是,奶奶的身体,依旧肉眼可见地衰败了很多,她的身板也不再直挺。 想来只觉悲凉,有时候人生这副皮囊,也有很多不得已,很少有人能像蔡崇达的阿太那般豁达。 只是,斯人已逝,放不下又该如何?
  • 大唐天宝14年,长安城的小官李善德只因告假一天,就突然接到一个“肥差”:给圣人运送“荔枝煎”。不对,是“荔枝鲜”,仅一字之差,“肥差”却变成大祸临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贵妃杨玉环从高力士那儿听闻,岭南的荔枝鲜嫩多汁,透露出想品尝之意。 圣人为博美人一笑,便下令要在贵妃诞辰之前,从岭南运回新鲜荔枝,并专门设了个荔枝使,负责该事。 可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5000多里,山高路远,很显然,在当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朝廷衙署之间相互推拒,最后圣旨来到了上林署。 彼时,已经42岁的李善德正在外头借钱买房,有了宅子,就有了根基,他终于能在长安城拥有一席之地了。 回衙署的路上,李善德还憧憬着未来生活,丝毫不知大难将至。 到上林署时,已近午时,一群同事正在吃饭,见到他,同事们是前所未有的热情。就连一向对上溜须拍马、对下颐指气使的上司刘署令,也热切地招呼他吃酒。 当李善德喝得飘飘然之时,刘署令更是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圣人欲置荔枝使一员,采办岭南特贡“荔枝煎”10斤,经大家商议决定让其担任荔枝使。 这可是个肥差,只因近年来,圣人为方便行事,最喜欢跳开外朝衙署,派发各种临时差遣,因不受官场管束,油水十分丰厚。 李善德做梦也没想到,这肥差会落自己头上,他欢喜地接了任务。 谁知,他就回了趟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把“荔枝煎”的“煎”字摔掉了,那下面赫然写着个“鲜”字。圣人要的可是新鲜的荔枝,而不是荔枝罐头呀。 几番确认后,李善德才回过味儿来,自己这是被人摆了一道呀。 事已至此,完不成任务可是杀头的大罪。既然横竖都是死,不如放手一搏。 李善德是这样说的:“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李善德问上林署要了30贯钱,又去兵部抄了《皇唐九州坤舆图》,便亲自前往岭南。 李善德是算学及第,他只相信数据,他得查明白岭南到长安究竟有多远。 奔波了一个多月之后,他终于进了广州城。一路走来,一共是5447里路。 李善德打算趁时间还早,做一次实验。 没料想,岭南经略使并不配合李善德的工作,不愿出钱也不出力,只给了一张通行符牒了事。 所幸有个叫苏谅的胡商看上了他的通行符牒,愿意出手相助,他又找到了种荔枝的阿僮姑娘。 运送新鲜荔枝最关键的两个问题:一是延缓荔枝的变质时间,二是提高转运速度。在他们的帮助下,李善德开始做实验。 对于第一点并没有好办法,好在李善德在苏谅的商船上发现了双层瓮,先将荔枝用盐水浸过,放入内层,密封后在外层注入冷水,每半日换一次。并将路线分为四条,分别进行实验。经过反复实验,李善德感到无能为力极了。 “有什么法子让荔枝不变味?” “你别摘下来呀!” 在众人的一次玩笑话中,李善德找到了更好的荔枝保鲜法:“分枝植瓮法”、“盐洗隔水法”并用,为此,一共能争取到11天的时间。 接着,李善德做了第二次实验。 然而,当运送新鲜荔枝成为可行时,却突然出现一座大山横亘在了李善德面前。这座大山,名为官场。 首先,是岭南经略使派出刺客想要杀了李善德,其次是宦官鱼朝恩想要独吞功劳。 后来,在高力士的暗中操作下,李善德见到了杨玉环的哥哥右相杨国忠,述说了运送荔枝的可行性,拿到了代表杨国忠身份的银牌。并在好友的建议下,“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历尽千辛,终于在杨贵妃生辰当日,大约正午时分,一骑人马在宫门口停下。没过多久,钟鼓齐鸣,乐音交响,李善德的新鲜荔枝也终于到了杨贵妃手中。 为此,李善德失去了朋友(他与苏谅的荔枝运送承诺因杨国忠拒绝而未能兑现,答应保住阿僮姑娘的荔枝园,最后却被砍了个精光),又险些丢了性命。 他,不想再失去了为人为官的本心,只因他了解了荔枝运送的钱财来路,皆是剥削百姓。 为此,他顶撞了杨国忠,致使全家被流放至岭南。而运送荔枝的功劳,半数归了杨国忠,半数归了高力士。 此后,安禄山发动兵变,圣人带着他的美人弃城而逃,就连长安也沦陷了。李善德却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这是马伯庸的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所讲述的故事。 事情始于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世人只知李隆基为博美人笑,从几千里外送来荔枝,又有谁在意过骑马送荔枝的人和经过呢? 古人曾叹:“一将功成万骨枯。”殊不知,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 为了圣人的一个浪漫故事,搭上了多少人力物力。 《长安的荔枝》是一本读之令人意外不已的小说,里面讲了小人物的生存之道,讲了人心与人性,讲了不怕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 读之思之,受益良多。
    散文随笔
  • 读了三遍张爱玲的《花凋》才明白:人性,原来如此凉薄

    2021-04-05
    354跟贴
    图片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