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银兵观点

蔡银兵观点

网易号

关注
35粉丝
0关注
60被推荐
IP属地:浙江

个人作者

7枚勋章

探究心理,输出观点

  • 一个人所做的任何过于夸张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或某个圈子里存在感很低时,才会想办法做出一些明显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例如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总是通过超速行驶来引起其他司机的注意,好让其他车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以此为荣,寻找优越感。即便这个行为会让其他司机感到厌恶和鄙视,但丝毫不影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更让他感到有兴趣。 而在大街上身着奇装异服的情况,同样是缺乏存在感的表现。唯一能让他们找到存在感的方式,就是尽量穿着显眼一些,致使别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他。因为在注意到奇装异服的同时,也就注意到了他本人。 团体活动中,通过不符合要求或违反规则的方式进行参与,才显得自己特立独行,与其他人不同,这也是找寻存在感的惯用伎俩。
  •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人,通常有这些特点:
    内向的人,情绪不外露。这就会导致内心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其负担可想而知。一个不擅长表露情绪的人,常常紧闭心扉,像一座四面围墙的孤城,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这对人格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那些情绪外露,藏不住心事的人,反而显得更加乐观开朗,没有太多的包袱和心理压力。这是因为与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十分廉价而且容易做到。 孤僻的人,常缺少知心朋友。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会有所联系,有所交流。很难想象,一个与任何人都无联系,也拒绝交流的人,能够健康乐观地立足于社会之中。毕竟,个人的力量无法对抗环境的力量,人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社交技能。与人交流协作,建立起友谊,既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因此,那些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人,很少会在精神科诊室见到他们的身影。 自卑的人,总是会妄自菲薄。自卑感不仅可以阻碍一个人的人格成长,使人无法在学习与工作中发挥出该有的能力。而且过度的自卑,常常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自卑者通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小困难,都会产生逃避退缩的心理。而在不少心理疾病患者中,怀有自卑感的人不在少数。
  • 话多的人内心都很平静,话少的人内心反而比较浮躁。因为话多的人在说话的过程中,就把压力释放出去了,想说的话都说干净了,想表达的想法也表达了,该释放的情绪释放完了,心理自然变得轻松而平静。话少的人通常把想说的话憋在心里,或者有情绪无处释放,心里藏了太多秘密,情绪堆积越多,心理压力就越大,内心反而会躁动不安,波涛汹涌。
  •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自我保护。假如狐狸认为葡萄是甜的,而自己没吃到,这种心理恐怕是痛苦的。于是为了避免产生痛苦感,狐狸在语言上否定了葡萄的价值,说葡萄是酸的,是没有价值的。既然葡萄没什么价值,失去了或没得到,也就没什么可惜的,更不会产生痛苦了。狐狸的这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成功的防卫了本该受伤和失落的心,从而维护了心理平衡。
  • 焦虑、抑郁、强迫等神经症不是单一的心理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生物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可分为以下几点:
    1.生物学因素:人体内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水平明显降低,调节情绪的功能失常。 2.社会环境因素: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较为严苛,对人格成长造成负面冲击较多,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负面刺激的抵抗力弱。 3.人格及心理因素:患者大多有内向、胆小、害羞、敏感、谨慎,以及追求完美等特点。
  • 过去的事物不复存在,并不能代表消失了。世界就像是一本书,我们都是活在书中的人物,时间就是不断翻页的读者。我们总是身不由己地被时间这个“读者”翻阅着,并且不论读者阅读到哪一页,过去的页面里的内容依然存在。只是置身于书中的人物,只能注意到被翻阅的那一页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现在,无法自主地去读取已被翻阅过的内容。
  • 内心复杂的人,看别人也是复杂的。即使别人投以友好的微笑,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别有用心。
    而内心阳光的人,看世界也是明媚的。即使处境糟糕,也无法遮挡光明。 爱笑的眼睛,总能够吸引自信、阳光的人来到身边,而沮丧的表情,也常常会招致霉运。
  • 郑氏有女,迎风招展,步步莲花
    2024-05-01
  • 与积极阳光,自信从容的人相处,我们能汲取到更多的正能量。与消极阴暗,自卑嫉妒的人相处,我们不得不处处提防,步步为营。因为说不定哪个不经意的举动,或随口而出的言语,都有可能伤害到自卑者,又或者激惹了嫉妒者,使得自卑者耿耿于怀,使得嫉妒者怒不可遏。
    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当善的一面占据主导地位时,生活便充满了阳光、乐趣、美好。而当恶的一面占据主导地位时,人性就变得扭曲,态度变得消极,生活变得灰暗,仿佛整个世界都与自己为敌,其实是自己对世界充满敌意。
  • 所有的矛头都善于指向狂妄者,所有的麻烦都出在傲慢者身上。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当一个人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总是会变得小心翼翼,变得谦虚低调并且谨小慎微。因为这个人不知道所到的环境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文化氛围。于是在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渐渐熟悉了这个环境里的规章准则和文化内涵,并作出符合所处环境里的规则行为,以及认同这个环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可是有些人就是急于求成,又或者过分追逐优越感,时刻不忘表现自己。哪怕刚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刚走进一个陌生的圈子,也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言行,而是肆意表达,锋芒毕露。殊不知,任何一个环境或圈子,最讨厌、最抵触的就是这类人。都还没熟悉环境,还没了解圈子中的成员与文化,就先来一场“才艺展示”,以显得自己优越于他人。如此轻狂的举止往往会遭到其他人的孤立。初次踏进别人的家门,切记抬头看一下门檐,再低头看一下门槛是高是低。如果一味横冲直撞,很容易摔跤。
  • 一个能力很强并处处压制别人的人,路只会越走越窄,到头来只会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抵触爱出风头的人,而愿意和能力出众但谦虚低调的人相处,因为对方的谦虚给了我们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反之和爱出风头的人相处,更多的是扼杀我们对自我表达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赢了太多,反而会失去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感情。不妨在自己有所得的同时,学会怎么去输,即便一个人有能力可以赢得更多,也不必处处占据。
  • 我们常把“对事不对人”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其实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因为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或多或少带有偏见,对于有好感的人总是大度能容,而对于怀有敌意的人总是全盘否定。
    有些话只需要说给懂的人听,也许不是因为懂的人真的理解你所说的内容,而是接受你这个人。有些事不必与不理解的人争论不休,也许不是因为对方无法理解你所说的内容,而是否定你这个人,对你怀有一种强烈的敌意,因此才会拒绝你所说的任何内容,以及所作的任何解释。
  • 会体谅你的人,即使你不作任何解释,也会理解你的苦衷。需要作解释才能消除误会的人,往往是对你有偏见。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不是看他和你一同享乐时,是否情感共鸣。而是看他与你面临利益冲突时,能否念及旧情。 对你怀有敌意的人,即使表面上跟你很友好,心里面依然隔着一幢厚厚的墙,所以真面目都只有在遇到利益冲突时,才会显现出来。
  • 太爱表现自己,凡是有出风头的机会,都要争着抢着去表现是最招人反感的。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的人群当中,时时处处想出风头,为展现自我价值而不顾别人感受的人,通常都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有,也只是酒肉朋友,并不是真心朋友。
    爱出风头,想要表现自己,这都是一种追求优越感的体现,希望自己能够优越于人,做个人上人,受到尊重和赞美,这本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个度。我们在追求优越的时候,切记不要以伤害他人的自尊,或践踏他人的人格,以及压制他人的能力为前提。 因为当你有追逐优越的想法时,别人也有,你可以追求优越感,别人也需要,你追求优越时不要不给别人追求优越的权利。换句话说,别人给了你表现的机会,你也应该给别人表现的机会,相互退让不仅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的提升。
  • 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聊天总爱聊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话题。当你跟别人愉快交流时,他们一出现就会打断你们的谈话,并且对他们所擅长的话题高谈阔论一番,以至于你们都失去了聊天的兴致。
    即使你们已经缄默不言,心中感到一丝丝不快,但这类人还是会自顾自地“演讲”,并且声情并茂,越谈越高昂,仿佛你们都是他的听众,只有听讲的份,全无发言的机会。 其实这类人是非常招人厌烦的,因为这类人看似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实则根本就不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是一味地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
  • 对你没有好感的人,文字聊天中会有三种表现:
    1.回复字数简短 对你有好感的人在回复你发给他的消息时,会有聊不完的话题,字数多并且表情图丰富。反之,对你不感兴趣的人,回复你消息时字数简短,能少打一个字就少打一个,能少发一个表情图就少发一个,恨不能早点结束话题。 2.回复速度慢 对你有好感的人,回复你发给他的消息时,除了不在线的情况下,几乎都是秒回,因为在乎你、重视你,所以才会优先回复你的消息。反之,对你没好感的人,回复你消息时总是显得慢吞吞,因为在他看来,你并不是那么重要。 3.对你所聊的话题冷淡处理 所谓爱屋及乌,对你有好感的人,同时会对你所聊的话题表现出兴趣,愿意迎合你的话题。而对你没有好感的人,也不会对你所聊的任何话题感兴趣,往往是被动回应,冷漠处理,不愿迎合你继续聊下去。
  • 一个敏感的人,常常会纠结于细枝末节之事而不能释怀。一个猜疑的人,常常会以己之心揣度他人之腹。
    因为心理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所以就会带着复杂的心态去看待他人,认为他人的内心也同样如此。 或许猜疑的人本身就有某种想法和念头,于是硬把这些想法和念头强加于他人身上,从而避免内心的罪恶感。 就好比复杂的人看世界都是复杂的,正直的人觉得他人都是正直的。一个人把外部世界看成什么样,恰好反应了自身的内心世界。
  • 一个连自己都亏待的人,一定会亏待身边每个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一个从不亏待自己的人,出手大方,遇事不斤斤计较,通常也不会亏待别人,对于家人和朋友更是优待有加。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其实就是平常对待自己的态度。
  • 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打理,那一定是自我价值感低、缺乏自信与自尊自爱的表现。当一个人感到自卑的时候,每天花点时间打扮一下自己,对提升自信心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在对自己付出成本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爱惜自己。
  •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发来的消息,再忙也有时间回复。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发来的消息,再闲也懒得回复。有时候,当你发消息给对方了,久久都不见回复,排除有事在忙的情况外,多半是因为对你不感兴趣,所以干脆不回复。
    一个经常不回复你消息的人,就不要去打扰了,一个从来不主动给你发消息的人,就不要抱有任何期望了。因为你在对方的心目中并不那么重要,而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与其用自己的热情去拥抱对方的冷漠,倒不如趁早收回满眼的温柔。因为这种温柔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说句不好听的叫做自作多情。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