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兰书社

松兰书社

关注
20粉丝
0关注
1388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7枚勋章

9次获得编辑精选

品读经典,学习智慧,传承文明,成就未来!

  • 秋末冬初,古人都喜欢做什么?
    1天前
    7跟贴
  • 明 沈周《马嵬八景》,曾为清宫旧藏,后为民国大藏家庞元济旧藏 设色纸本,35×811cm,曾为清宫旧藏,后又成为民国大藏家庞元济旧藏。
    马嵬坡位于陕西兴平县,是唐朝最出名的驿站之一。这里因发生过著名的“马嵬之变”而闻名遐迩,即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逃难至此,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历史事件。沈周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马嵬八景》册页,通过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一历史地点的风貌。 《马嵬八景》册页共八开,每开描绘一景,依次为“马嵬故垒”、“杨妃荒冢”、“地涌双泉”、“园栽丛韭”、“金城古迹”、“宝寺晨钟”、“北原春意”、“南亩秋成”。每幅画作题名后均有“沈周”二字落款,并钤有“启南”一印,每页还有姚绶的题诗,共同构成了对马嵬坡往事的艺术再现。
  • 清 陈枚 《山水楼阁图册》,圆明园的建筑和山川景色 这套《山水楼阁图册》共12页,绢本设色,每页纵31厘米,横25.3厘米,自题“陈枚恭画”,根据他的题款“恭画”二字可以得知,这套作品应当是他入宫以后的作品。
    这副图册表现的是圆明园的建筑和山川景色,非常工细,且有西洋画的凹凸立体之感,明显是有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展现了圆明园中西合璧的建筑与园林之美,令人对这座昔日皇家园林心生向往。同时为我们了解圆明园昔日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故其不但艺术价值高,而历史意义更加凸显。
  • 天气渐冷,来看清宫里的秋冬时尚穿搭!
    2024-10-28
    9跟贴
  • 宋元 赵孟頫《闲居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8厘米,横24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闲居赋》是其行书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此作品笔墨流畅,结构严谨,展现了赵孟頫书法的丰腴秀整、遒丽典雅的特点。行楷字写得非常丰满而有力,行草字则显得俊逸洒脱、轻盈流动。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跃然纸上。前人形容赵书之美是“花舞风中,云生眼底”、“仪凤冲霄、详云捧日”,这些评价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赵孟頫书法的神韵和美感。
  • 清 王翚《仿巨然山水图》,故宫博物院藏 纵153.6厘米,横59.3厘米,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散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 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仿巨然山水图》是王翚的仿古佳作之一。全卷云幽崖深,山重水复,林木葱茏,苔点密布,有巨然之意,而又流露出不同于巨然的内在气质,呈现出了画家个人的审美意趣。王翚这种不拘于一家一派的仿古思路,使其成为清初正统画派中的杰出人物。
  • 明 文徵明 《自书纪行诗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长卷,20.8x327.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书纪行诗》是文徵明在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北上做官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歌,记述了他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表达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情。15年后,他再次书写了这首诗,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书法作品。 诗中描绘了文徵明在旅途中的所见景象,如吴国的山川、隋堤的杨柳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羁旅之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文徵明的文学才华。
  • 陈少梅 山水册页 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 陈少梅(1909年-1968年),原名陈昭,湖南衡山人,擅长中国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陈少梅的艺术生涯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他的艺术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这组山水册,是陈少梅1945年作,以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等为题材,时而细密,时而工雅,严谨而不板滞、秀逸而不媚弱、清劲而不霸悍,构图饱满而不拥塞,充分显示出画家纯熟、老到的笔墨技法。
  • 清代帝王也对捕鱼情有独钟
    2024-10-14
    6跟贴
  • 宋 赵佶 《书蔡行敕卷》 北宋传世的唯一一件帝王亲笔圣旨 纵 37 厘米、横 455 厘米,共计 21 行、127 个字。辽宁博物馆藏。
    宋徽宗唯一的亲笔圣旨,这是他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后世为其命为曰《书蔡行敕卷》,这是少之又少的皇帝亲笔书,也是北宋传世的唯一一件帝王圣旨。 全帖将瘦金体与行书融合,笔笔如刀、字字如剑,英姿飒爽,美得让人语塞。此帖行间布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 明 戴进《三顾草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纵172.2cm 横10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顾草庐图》,又名《三顾茅庐图》,以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场景,展现了戴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戴进擅长山水、人物、花果、翎毛,临摹精博,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故戴文进称为浙派始祖。
  • 清艾启蒙 《狸奴影》图册 清宫旧藏 十只乾隆宠爱的猫咪 长20.5cm;宽13.5cm,清宫旧藏,款识:“臣 艾启蒙恭绘”款。
    乾隆对猫猫爱不释手,于是他的宫廷画师,同时也是郎世宁的徒弟——艾启蒙便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这册《狸奴影》。 这套册页以西洋画风精心绘制而成,曰“狸奴影”,内藏十开,绘有十只姿态各不相同的猫咪,并分别缀有“妙静狸、涵虚奴、翻雪奴、飞睇狸、仁照狸、普福狸、清宁狸、苓香狸、采芳狸、舞苍奴”十个满汉双语的名称,应是当年清宫中颇得宠爱的猫儿的名号,或雍容华贵,或乖巧喜人,将猫儿那种慵懒而又敏感、独立而又黏人的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八大山人书画集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朱耷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其绘画取法于法常、陈淳、徐渭的造型笔墨,对客观物象(花鸟鱼虫果蔬等)进行大胆夸张或简化,以凸显其强烈、喷薄的生命意志,创造了堪称睥睨万古的艺术形态。既展示了绘画的纯粹性与个人性,又呈现了水墨本身的力量。 其书法取学多方,初学欧阳询,后改学董其昌,复又上溯黄庭坚、米芾、锺繇、王羲之,六十岁逐渐融会贯通,至七十岁书法成熟。如楷体有欧阳询韵味,行书或宗黄庭坚、董其昌一脉,隶篆,碑学金石味不乏,草书走笔流畅,深得法度。此外,其取径古法,却并未拘泥,形成了独特面目的“八大体”。
  • 故宫千秋佳人展,绘历代女性传奇风采
    2024-09-30
    6跟贴
  • 明代文徵明 《品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设色,142.3x40.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他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尤以山水著称。他的山水画有“粗笔”“细笔”两种风貌,人称“粗文”和“细文”。但细笔是其主要风貌,最具特色。
    图中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从跋文可知正是作者和友人陆子傅。几上置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茶寮内泥炉砂壶,炉火正炽,童子身后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堂外一人,正过桥向草堂行来。
  • 北魏石雕菩萨造像碑,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北魏石雕,94.4×35.3×18.6cm,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背面刻有“大魏太昌元年”等字样,可知年代为北魏末年公元532年。
    主尊菩萨双目细长,眼睛半闭,处冥想状态,尽显端庄祥和。身着天衣,披帛沿双肘下垂,衣褶贴身是当时造像工艺的创举,可谓“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充分展现了人体之美。整体雕塑刻画细腻,舒展大气,是难得一见的北魏造像艺术珍品。
  • 故宫旧称“紫禁城”的名字来源于星座!

    2024-09-23
    5跟贴
    图片
  •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铜”话世界: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 “铜为物之至精, 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汉书·律历志》) 中国是铜文化大国,铜象征高贵、权利、地位和财富。以青铜为代表的铜器采冶和铸造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之一。杭州铜雕作为青铜铸造技艺的延续,清代同治以后,日益成熟,代代相传。
    在朱炳仁前辈等艺术家的创新引领下,杭州铜雕逐渐形成镂雕、蚀刻、叠镶、紫金刻等八大工艺,铸、镶、锻、刻仍然得以传承,现代技法如熔铜等又不断出现,呈现出三色为本、彩画相间、书艺结合、坚固防腐等鲜明特征。2008年,铜雕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119。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通过“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单元,展出100余件/套铜艺精品及相关重要文物,现代熔铜技艺与青铜文明的古今“对话”,多角度介绍一代非遗大师高超的艺术成就,系统阐释中国铜雕技艺从“铸鼎象物”到“离形得似”的艺术蜕变。 “一铜映乾坤”。徜徉铜的历史长河,步入铜艺的璀璨殿堂,感受融汇古今中西的独特创造,观照铜与人、非遗与时代的相互成就。以匠心精神铸造强国之梦,这也是我们的中国梦! 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父迁居杭州,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于机缘巧合间开创“熔铜”新工艺,以“似与非似”的挥洒写意,将自由流动的铜汁彻底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极劲、妙趣横生的大千世界。
  • 万古留香——近现代杰出女性之史良 她是我国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法律学家、中国妇女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她曾说:“妇女得不到解放,整个民族就讲不上解放。”她,就是史良。
    1900年,史良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熏陶让她从小就拥有超乎常人的见识与胆识。1919年,当“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时,史良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一员猛将。1927年,史良从上海法科大学毕业,随后便开启职业律师生涯,办理了大量婚姻相关的案件,帮助遭遇婚姻困境的妇女。 1936年,史良因积极参与抗日活动而被捕,与另外六位志士一同被称为“七君子”。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史良的坚韧与勇气,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道独特的缩影。抗日战争期间,史良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救亡运动,并积极发动妇女参加抗战。 抗日战争结束后,史良在国民参政会任参政员,她明确提出要求在宪法中明文规定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的权利。1950年,由史良主要参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出炉,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其中提出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等让女性逐步摆脱不自由婚姻的禁锢,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报
  • 唐代绢画文殊菩萨像,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敦煌遗画 九世纪,绢本设色,66X24.8cm,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敦煌遗画。
    只见上方华丽的彩色华盖随风飘动,极具动感。主尊文殊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隆,佩戴各式项圈、臂钏等璎珞饰品,披帛搭肩绕臂自然而下,安坐在青狮所驮莲花法座之上。下方威武雄壮的青狮双目圆睁,威风凛凛。黑人少年御手也睁着圆圆的眼睛与狮子对视,表情生动传神。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