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淘沙

左史淘沙

关注
0粉丝
0关注
69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8枚勋章

以史为鉴,锚定未来

  • 关于“切磋”、“琢磨”的来历
    “切磋琢磨”最早是玉的加工过程或者特定的工艺术语。 1、切磋琢磨是史前时期对玉的加工过程: ‌“切”是指分解余料的过程。 “磋”是指使用工具对玉料进行初步整形的过程。 “琢”是指修治的过程,包括雕琢花纹、钻孔等精细加工步骤。 “磨”是指整修与抛光的过程,旨在使玉器表面光滑并发出光泽。 2、古代对不同材质进行加工时所使用的特定工艺术语,“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 现在,“切磋琢磨”这个词语,一般会把“切磋”和“琢磨”分开使用,“切磋”更多的是指跟别人进行道德、学问或者技能方面的探讨,“琢磨”则更多的指向自己我学问的提升。
    关于“切磋”“琢磨”的来历|切磋|抛光|燧石|玉器|琢磨|石器|美玉|黑曜石_手机网易网
    网页链接
    煮酒论史
  • 关于“切磋”、“琢磨”的来历

    12小时前
    图片
    00:52
  • 关于“切磋”“琢磨”的来历
    13小时前
  • 诗词聊中秋 为什么要在中秋节赏月呢?除了习俗,还因为“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每年中秋夜,都是家人团圆,赏月的日子,所以有人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而今年又将迎来超级月亮,希望天气给力,不然“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 游子在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他只能“满目飞明镜, 归心折大刀。” 一人羁留在旅社“夜初凉。月如霜。”一股空虚感袭来,他不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遇三五好友还可以“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宴席让他思乡之情有所减轻,间隙依旧会有一丝悲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阵香气袭来,那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远在异乡的好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为媒,即使远隔千里依旧可以互寄相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此词一出,余词尽废!
    天天杂谈
  • 中秋节,以诗词为媒,共享团圆。何词一出,“余词皆废”?

    2024-09-16
    图片
    01:07
  • 中秋佳节—以诗词为媒,聊相思
    2024-09-16
  • 嫦娥与“恒我” 最早记载奔月的书籍是《归藏》,“昔恒我以不死之药奔月。”一开始《归藏》只在注释中有过出现,所以很多人以为是伪作,随着1993年秦简的出土,《归藏》得到了证实,嫦娥原名“恒我”,在“层累”的作用下,成了现在最为流行的的嫦娥。 #晒晒中秋味儿#
    天天杂谈
  • 中秋佳节—我是“恒我”,不是“嫦娥”,我为自己代言!

    2024-09-14
    图片
    02:25
  • 中秋佳节—我是“恒我”,不是“嫦娥”,我为自己代言!
    2024-09-14
    7跟贴
  • 中秋佳节聊月饼—关于中秋节那些事儿
    “月饼”一词最早出自,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只不过“月饼”在当时是四季常有的点心,而不是中秋节专用的食品。到了明朝,吃月饼的文字记录开始频繁出现。在明朝沈榜《宛署杂记》还记载了“有一饼值数百钱者”,这样看来天价月饼其实也是有史可查的。 关于月饼的传说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关于元末朱元璋起义的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现在采用刘基故乡文成县的传说。当时,元朝末年统治阶级为了监管百姓的一举一动,每十户人家设立了一个“管家公”。他们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惹得民怨沸腾。 当朱元璋起义军攻下金华、温州等处后,附近百姓请求朱元璋替他们除掉“管家公”。朱元璋本想派兵去杀掉这些人,但军师刘伯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因为三郡的管家公有很多,也很分散,派兵很难一网打尽,不如智取。 刘伯温先是挑选了几十个人扮作阴阳先生,到各县散播童谣:“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引起老百姓的恐慌。 接着刘伯温又四处放风,说灵山普善先师给人托梦:中秋月夜子时,大家若对月吃月饼,可免重九大难。 随着中秋节临近,老百姓争相购买月饼。 中秋节当晚,老百姓对月吃饼,掰开月饼,发现馅里有一张纸条,上书:“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 回想前几日的童谣,他们认定这是神明指点。回想以往的压迫,愤怒被点燃,他们拿起刀具,一夜之间,将“管家公”几乎杀尽。 这就是关于月饼的那些事儿。
    煮酒论史
  • 中秋佳节聊月饼—关于中秋节那些事儿

    2024-09-12
    图片
    01:40
  • 中秋佳节—月饼的那些事儿
    2024-09-12
  • 中秋佳节话“兔儿爷”,关于兔儿爷的传说。

    2024-09-10
    图片
    01:07
  • 中秋节佳节,话兔儿爷
    2024-09-10
  • 您知道“不能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吗?
    东晋,晋成帝即位后,因为成帝年幼,外戚庾亮拥有了决断政事之权,他一改王导“宽和”的执政策略,依法断事。同时诛杀宗亲司马宗,贬黜司马羕。 导致了内外猜忌的局面,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 历阳太守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以诛杀庾亮为名,起兵攻打东晋都城建康,都城告急。 江州刺史温峤 ,打算从江州率军东下 ,解建康之围。 庾亮从全局考虑 ,更担心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坚决不同意温峤东进保卫建康的军事行动。 庾亮派人驰送《报温峤书》 严加阻止 :“吾忧西陲 ,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严令温峤守住江州 ,不要过雷池而东进 ,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 《辞源》载:“雷池,即大雷水,今名杨溪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 您知道“不能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吗? 东晋,晋成帝即位后,因为成帝年幼,外戚庾亮拥有了决断政事之权,他一改王导“宽和”的执政策略,依法断事。同时诛杀宗亲司马宗,贬黜司马羕。 导致了内外猜忌的局面,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 历阳太守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以诛杀庾亮为名,起兵攻打东晋都城建康,都城告急。 江州刺史温峤 ,打算从江州率军东下 ,解建康之围。 庾亮从全局考虑 ,更担心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坚决不同意温峤东进保卫建康的军事行动。 庾亮派人驰送《报温峤书》 严加阻止 :“吾忧西陲 ,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严令温峤守住江州 ,不要过雷池而东进 ,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 《辞源》载:“雷池,即大雷水,今名杨溪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
    煮酒论史
  • 您知道“不能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吗?

    2024-09-08
    图片
    01:02
  • 您知道“不能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吗?
    2024-09-08
  • 多彩的节气—白露
    2024-09-07
  • 盘点历史十大“入错行”的皇帝
    2024-09-06
  • 您知道第一位皇后是谁吗?

    2024-09-06
    图片
    00:58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