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2月6日,对英国来说是个很有纪念需求的日子。这天出生的安妮女王把苏格兰与英格兰真正意义上联结在了一起;英王乔治六世在这天病逝,他的长女也在这天登基,是为伊丽莎白二世。

很多年前的今天,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然而还是很多年前的今天,法国却承认英国的殖民地是个国家。

1、一件旧衣服

1778年2月6日,那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法国外交部人头攒动,一项重大的国际事件将要发生。

惨白的假发之下是杰拉尔德猩红的鼻子,强忍着感冒的他第一个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另一方的三位代表依次落笔,其中有个人书写的名字叫富兰克林。

别多想,就是那个美国人最爱的富兰克林,因为他的头像长期霸占着100美元的中心位置。

富兰克林作为伟大的作家、物理学家、慈善家、发明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从一出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并不是说他在法国有多么大的人气,而是他的着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没有鲜艳的颜色,也没有怪异的样式。一件穿了好几年早已洗旧了的蓝色礼服,在这盛装填塞的屋中显得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一段往事

今天的签字仪式本来安排在昨天,可是身为法方全权大使的杰拉尔德患有重感冒,只好顺延到了次日。众人纷纷猜测,这位北美的代表是不是在抗议此事?

谁也不认为他有足够的底气这样做。因为自从北美这十几个州敢于动手打自己的宗主国开始,穿着猩红色军服的政府军就把这帮民兵推得落花流水。直到签字当天,13个州还有的在各自为政,不愿意组成联邦制国家。

同行的迪安也是一脸尴尬,他悄悄问过富兰克林,一定要穿这件衣服吗?

富兰克林说:“是个小小的报复。当年在白厅被韦德伯恩谩骂时,我穿的就是这身衣服。”原来几年以前的事让他把愤怒记恨都今天。

在北美殖民地闹独立情绪的时候,温和派的富兰克林仍寄希望于英国可以减少苛刻的剥削政策。但时任马萨诸塞州州长的哈钦森支持英国再加杂税的想法,同时申请宗主国派兵镇压闹意见的老百姓。

富兰克林偶然得到这些信件,却被自己的朋友们公之于众。得知真相的民众与英国当局十分对立,哈钦森岌岌可危。

吃亏的英国当然不能饶了富兰克林,喜欢谩骂的韦德伯恩把富兰克林叫到英国枢密院,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恶毒的人身攻击。

史书上记录:富兰克林一言不发,镇静地走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强力外援

之前发生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北美组成的独立政府终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支持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已经和英国进入战争状态的法国,派遣了上万人的部队直接登陆北美参加对英军的攻击。

华盛顿领导的北美本土军队远没有后世演绎的精明强干。经过查尔斯顿被英军屠杀了五千多人后,民兵规模被极大削弱。

军容不整暂且不提,多数人衣衫褴褛到没有鞋子,有的成员甚至是不到14岁的孩子。独立政府印刷的大陆纸币价值等于零,美军拿着这样的军饷,面对那样的对手,几近崩溃都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赶来支援的法国将军用法军军费给美军发了工资,算是提振了一下士气。接着法国海陆两军联手,胁迫不敢攻打城市的华盛顿率军进攻约克敦。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法联军攻克约克敦,独立战争以英国投降而告终。

这里要说明的是,约克敦大捷中参战的法军人数是美军的两倍。美国的一些史书刻意削弱法国影响,夸大美军人数的同时还把法军算成志愿者。

相信这世界上还没有成建制的志愿者是本国军队的两倍。而且志愿部队需要驻扎在关键地区,因为本土军队没有能力阻挡敌人的进攻。

4、自由女神像

美国终究是独立了,然而故事并没有完。法国为了纪念法美联盟,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向其捐赠了一座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像命名为:自由女神铜像纪念碑。这位手捧独立宣言,高举火炬的女神象征着自由照耀世界。

女神像矗立在纽约的哈德逊河口附近,成为美国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