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的消息传到欧洲之后,西方世界陷入一片哗然。这位强人领袖的回归,意味着欧洲很可能要独立处理乌克兰危机,同时还要面临与中美同时打“贸易战”的风险。为了自救,欧洲主要国家已经采取行动,德国总理朔尔茨时隔两年再次与俄总统普京,就乌克兰危机进行通话。而欧盟则是选择对华“摊牌”,继与我国就价格承诺方案取得了“技术性共识”之后,提出了准入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条件,那就是用技术转让来换取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据英媒《金融时报》本月19号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欧盟计划用“市场准入”以及电池开发补贴作为条件,换取中国车企将工厂建在欧洲并且“共享知识产权”。有欧盟官员向媒体透露,补贴项目目前只是试点,未来预计可能会拓展到其他欧盟补贴计划。不得不说,欧盟这手如意算盘打得确实响亮,表面上,欧盟给出的条件是用补贴来对冲关税,但现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欧盟想用从中国电动车收取的关税来补贴中国车企,欧盟只需要“左手换右手”,就能拿到中国车企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同时还对外彰显了欧盟对华强硬姿态,属于里子面子全都要。更何况,“欧盟补贴”这块蛋糕看似美味,实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德国从去年12月开始,取消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理由是“预算紧张”,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瑞典。“欧盟经济双驾马车”的法国,虽然没有直接取消补贴,但也提前收紧了补贴政策。
这意味着,即便欧盟真的向中国车企提供补贴,日后只需要一纸公文就可以随时撤销,但中国车企却已将技术拿出来,让欧洲车企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退一步讲,即便欧盟能够兑现承诺,切实履行补贴承诺,今天的欧洲市场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在遭遇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双重打击后,欧洲经济已经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这直接影响到欧洲各国对于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布局。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制造业的领头羊,一方面因为预算压力而放弃对新能源电动车的补贴,大幅度放慢了德国汽车转型速度。
另一方面迫于成本压力,有越来越多的工厂迁往别国,著名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公司,甚至主动关闭了部分本土工厂,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期用开源节流的方式渡过难关。而相比起生产端的举步维艰,消费端的萎靡不振更让欧盟感到头疼,受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欧洲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热情有所下降,再加上欧洲各国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并不完善,同样对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产生了制约作用。
而物美价廉的中国电动车,无疑是欧盟加快汽车能源转型的唯一解方。但讽刺的是,欧盟仍天真的认为“优势在我”,殊不知自己的一只脚已经到了悬崖边缘。因此,中国车企绝不能在这种具有高度歧视性和针对性的市场准入条件下,同欧盟进行新能源电动车战略合作。
特别是在特朗普已经将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高高举起的情况下,手握资金和技术的中国车企才是占据着主动权的一方,欧盟与其浪费时间做这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取信于中国。否则未来当特朗普举起“贸易战”的大棒时,强行与中国为敌的欧盟,就要面临同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交战”的处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