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徐爱春 杨文

实习生 刘嘉慧

看外形、观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察叶底……5月11日,第二届“楚茶杯”斗茶大赛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正式开赛。大赛由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承办。来自全省11个主要产茶市(州、林区)的220个茶样同台比拼,角逐茶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全国各地的13位权威茶叶专家组成评审组,现场品茗打分。

活动现场

湖北省茶叶协会会长肖伏清介绍,本次斗茶大赛按照茶的种类分成三个赛道,分别有115个绿茶样、82个红茶样和23个黑茶样参赛。按照国家标准 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编码茶样审评,13名茶叶专家根据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审评,审评结果将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楚天好”茶系列推介活动期间公布和颁奖。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茶样审评流程严谨科学,在茶叶外形的审评过程中,专家评委会对压成茶砖的黑茶认真观察,敲茶砖,掂起来感受重量。专家们讨论:“这是因为‘砖’的种类不一样,这是青砖,青砖一般压得重、厚实一些,你像这样的就是茯砖,压出来是‘发’的,里面空气可以进去,压成这样的青砖空气进不去。”绿茶组审评的专家用手捻茶、搓茶,对茶的条索、色泽、嫩度、净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个更细一点”“这个光泽可以”,专家边评价边打分。

“湿评”环节中,一张一合,专家们仔细嗅茶杯里的香气,搅拌之间,专家们认真观察茶的汤色,一抿一品,专家们沉浸式品鉴茶的滋味……专家们依据专业知识和科学标准,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茶样打分。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湖北省茶叶学会会长、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高士伟研究员介绍,相比去年,今年的茶样要求更加严格,茶样整体品质更好,邀请的审评专家设计的领域更广,对特种茶的评审也更专业。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杨园园介绍,湖北是茶业大省,近年来,全省茶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574万亩,茶叶产量44.8万吨,茶叶产值235亿元,分别居全国第4、3、5位,综合产值达到855亿元,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杨园园表示,第二届“楚茶杯”斗茶大赛旨在加强打造“楚天好”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促进茶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技术精进,提高茶企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全省茶产业链高质量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