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因主持东京轰炸而蜚声海内外,在他的强大火攻之下,东京死伤成片,因此,他也成为抗日战场上的著名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李梅本人,还是历史资料显示,李梅针对日本采取的燃烧弹轰炸方式,是李梅研究日本建筑与国情后总结出的针对性战法。

世人也被李梅的这一说法所蛊惑,从始至终都认为东京轰炸是燃烧弹第1次大规模运用。

同时,东京也是承受燃烧弹攻击的唯一城市。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燃烧弹轰炸的方式并非李梅凭空想象而出,而东京也不是被这种方式轰炸的唯一城市。

因为在东京之前,李梅以及陈纳德在中国战区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试验。

通过这次轰炸,他们才发现火攻的优势,以及决定将这种方式施加到东京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实验的地点就发生在汉口,而且此次轰炸,中国承受的损失比东京轰炸还大。

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日本人身上,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也是正义的使然。

但运用到中国人身上,其背后的含义就值得深思了。

时间回到1944年8月,对日本的作战也进入了尾声,李梅走马上任第20轰炸机司令部司令。

与他一同来到中国的,还有美国新研制而出的b29轰炸机。

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飞机,还带来了新的作战理念,那便是接下来对东京的轰炸。

但采用何种方式轰炸东京能够使战果达到最大,李梅心中还有疑惑,他想在中国找座城市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梅的考察之下,他发现汉口这座城市在房屋建筑结构上,木质建筑比较普遍,与日本东京有着相似之处。

所以,李梅与陈纳德商量之后,决定在汉口实施一次轰炸,以验证自己的猜想。

而此时一个借口也送到了李梅的身边,那便是蒋介石于1944年开展的豫湘桂大会战失败。

汉口作为日军补给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所以,轰炸汉口对于遏制日军的进攻,有着十分重要的制衡作用。

可实际上,李梅的这个借口成立性似乎比较弱。

因为,此时日军的进攻矛头已经延伸到了广西、云南等地,汉口补给枢纽的重要性已经减弱。

但这阻挡不了李梅实施实验的决心,尽管史迪威强力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感觉可怕的是,反对者史迪威竟然在1944年10月被调离了中国,新派来的负责人魏德迈迅速批准了这一计划。

1944年12月18日,美军一次性出动了包括84架b29轰炸机在内的170多架飞机,浩浩荡荡的从成都飞往汉口。

这些飞机上携带了500多吨新研制而出的凝固汽油弹,准确无误的投放在了汉口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如此狭小的面积承受到的伤害比东京还要严重,毕竟,美国在东京投下的燃烧弹数量在1500吨而已。

大火持续性燃烧了三天三夜,但美军的第2波轰炸接踵而至。

在第2次轰炸当中,美国没有选择燃烧弹,而是用了常规炸弹,但是弹药量高他1000吨。

更令人感到愤怒的是,此次轰炸美军不再针对性的向所谓的日军军营、军事设施投弹,而是将投弹的目标扩大到了居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凝固汽油弹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绵延长达5公里的火海。

经过美国两次实验性的轰炸,汉口地区伤亡的中国居民高达4万。

而且,汉口也成为抗日战争当中,受破坏最严重的城市。

对于实验轰炸取得的战果,李梅和陈纳德表示非常满意。

面对这一惨状,美国也曾出面辟谣,声称除了汉口补给中枢的原因以外,12月16日,日军在汉口杀害三名美国飞行员,也是美国实施轰炸的原因。

但是,这些说辞通通无法站稳脚跟,哪怕飞行员被害,美国想要报复,也难以在短时间之内,组织起如此庞大的轰炸队和准备如此充足的燃烧弹。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汉口大轰炸是有预谋、有计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汉口轰炸完毕之后,李梅仅隔了一个月便从中国战区离职,正式开始主持轰炸东京事宜。

凭借着在汉口的实验数据,李梅对东京的轰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可是,人们在欢呼李梅火攻的时候,更不能忘记美国在汉口实施的残忍实验。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轰炸东京能够取得成功,完全是站在中国人的血肉之上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