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权。金人得知之后,准备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把扼杀,赵构吓得赶紧迁都扬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正在后官寻欢作乐的赵构乍闻战报,仓皇出城渡江逃跑。

经过这么一次突如其来的惊吓,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不能生育。

高宗即位前,在河北逃跑过程中,和大臣在寒冷的旷野中烧柴温饭,一起在茅舍下就食。即位不久,便发生兵变,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包围行宫,胁迫高宗下台,让位于三岁的皇子赵旉。

兵变后两个月,韩世忠起兵平叛,高宗复辟。半年后,金军来袭,高宗退无可退,只好入海躲避,颠沛流离。

高宗在金营做人质,亲眼目睹了金兵的强悍和凶残,每当想起,就心有余悸,把国恨家仇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在逃跑的时候,还不忘向金人乞和,在国书中竟然自称“康王”,说自己未经“上级”金朝批准就登基称帝,实在是大错特错,甘愿放弃帝位,向金朝称臣。

其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嘴脸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对逃难的时候,对曾经停留过的临安(杭州)念念不忘。那里交通方便,江河湖泊交错,金人的骑兵无法驰骋,大大提高了高宗的安全感。而且临安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是繁华秀丽的“东南第一州”。

于是在绍兴二年(1132年),饱经流离之苦,热切渴望安逸生活的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宋高宗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

高宗诬陷、冤杀了良将岳飞,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对内高宗还全力镇压了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幺农民起义,严禁对议和不满的呼声。

秦桧极力支持高宗议和,朝廷内外群情激愤,抗议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声势和规模,临安百姓甚至在街上贴出醒目的榜文:

“秦相公(秦桧)是细作(奸细)!”

矛头指向秦桧,同时影射高宗。高宗恼羞成怒,将反对态度强烈的大臣贬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高宗以为徽宗守孝为借口,由秦桧等宰执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礼,接受了金朝的国书。

赵构曾经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催促岳飞班师,以免妨碍自己的“议和大计”。岳家军收复很多失地,战线太长,加上其他各路军队都被喊回去了,在形势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飞违心地拒绝了两河百姓要他继续北伐的恳求,奉诏班师。

退兵之日,岳飞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就这样被高宗和秦桧葬送了。

北宋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的时候,身边亲兵仅

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按说,宋朝之所以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当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死,那么可能会出一个更糟糕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代人都倾向于把赵构定位为昏庸之主,是个投降派的首领。但是,宋高宗虽曾坚持对金议和,是投降派的首领,可他也组织指挥过对金作战,宋高宗建立南宋之后,仍用宋的年号和正朔,所以,宋高宗功过参半,不能完全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