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年,石敬瑭进攻四川接连败北,被迫退守剑阁,再没心思打仗。

此时的后唐朝廷中,重臣安重诲正经历皇帝李嗣源对他的信任危机,李嗣源得知征蜀大军接连失败,很恼火,意欲亲征。

安重诲想要重新获得信任,自愿前去蜀地督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重诲以每天数百里的速度向蜀地进发,同时征调各地粮草迅速向蜀地集结,数不尽的人因此而死。

当年诸葛亮每次出川作战,粮草都是一个大困难,在崇山峻岭中运粮草随随便便就跌倒山谷之中,一命呜呼,安重诲的紧急调运政策让许多人受不了。

借着皇帝对他不再信任,各地见风使舵的人纷纷上书指责安重诲。

很快,安重诲抵达陕西凤翔。

时任凤翔节度使的人叫朱弘昭,曾经对手握重权的安重诲极力谄媚,安重诲很受用。

朱弘昭因此平步青云,不断升官发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重诲到达凤翔,朱弘昭亲自迎接,拜倒在安重诲风尘仆仆的战马前。

朱弘昭将安重诲迎回自己的家,安排隆重接待,并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出来拜见安重诲。

这种接待方式,让安重诲大感欣慰,觉得自己真是没帮错人,这小子知道知恩图报。

然而,这一切都是表面文章,好看而有害。

安重诲感动之余,不禁吐露真心话:我被朝中小人陷害,差点挂掉,还好皇上明察,这才保全性命。

朱弘昭一番安慰,嘴上哄得安重诲服服帖帖,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未来前途。

显然,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眼前的这个人未来的利用价值几乎已经没有了。

好歹送走了安重诲,朱弘昭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两面开工,先送一封信给李嗣源,说安重诲到他这里来不停地抱怨皇上您的不是,并说他到了蜀地极有可能夺取石敬瑭的兵权,请求皇上急速将他召回。

第二封信送给了石敬瑭。

信中说安重诲行为有异,说话不正常,千万不能让他到军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在他到达之前阻止他。

石敬瑭本来就很忌惮安重诲,此时更是害怕,赶紧修书一封给李嗣源要求他召回安重诲,并表示蜀地难以攻取,不如撤兵。

与此同时,由于安重诲离开了朝廷,各种攻击全部展开来,李嗣源被说动,下令召安重诲返回。

当安重诲返程经过凤翔的时候,朱弘昭直接闭门不纳,安重诲心知不好,赶紧离开凤翔。

所以说话越好听,曲意奉承的人,基本都是混蛋。

随性更新,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