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皇帝大多对世家门阀格外"照顾",因为其存在大多威胁着当朝皇帝的统治,随时都可能成为皇帝一统天下最大的隐患。所以,很多门阀贵族在历史中都是昙花一现,有着辉煌卓业的功绩,却还是逃不过走向没落。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贵族集团,他们纵横捭阖,指点江山。除了极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之外,他们还不断创新,促进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这个集团一度成为西魏、北周、隋、唐的领导力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300多年。这个贵族集团就是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其实是由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其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

临危受命,关陇集团顺势产生

北魏前期,为了拱卫北魏都城平城,抗击外族柔然,北魏皇帝设立六镇。六镇作为军事要塞,大部分在北魏的北方边境,北魏皇帝对此十分重视,给六镇的将领很高的待遇,六镇的将领及士兵在北魏身份也比较高贵。

然而,后来北魏将都城都平城迁至了洛阳,这时的六镇就失去了从前拱卫都城的重要作用,其军事地位也一落千丈,守镇的官兵地位也是不复从前。六镇本就接近漠北,没了皇帝曾经的优待,其经济、政治上都处于劣势,这样巨大的落差让将士们心中产生了隔膜。

将士们日渐积累的不满情绪最终爆发,六镇发动起义,北魏因此陷入动荡,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损害。为了稳定国家局势,北魏皇帝派兵前去平定动乱,这场动乱很快被平定下来。

然而,谁也没有料想到,在平定动乱中的一支军队,最后竟然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创立一个辉煌的贵族集团,而军队,就是贺拔岳率领的仅有一千人的军团。

在平定六镇之乱时,高欢掌握了六镇的大半兵力,北魏孝武帝深感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于是在公元533年,他找到贺拔岳,秘密命令他与高欢抗衡。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孝武帝还特意取自己的心头血送给贺拔岳。

在收到孝武帝的任命后,贺拔岳迅速整合了军队力量,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和关陇本地的士族大姓,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一起对抗势力正盛的高欢。也正是这时,关陇集团的雏形由此诞生,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集团,自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创立府兵,提高战力,稳固地位

在临危受命,整日忙于对抗高欢时,贺拔岳却突然遭到了高欢亲信的刺杀。贺拔岳死后,他的旧部纷纷拥立宇文泰为将领,这时的宇文泰接过贺拔岳的大旗,继续立足关陇一带,与高欢对抗。

刚刚继任的宇文泰手中只有曾经镇压六镇的少部分兵力,在军事实力方面,他远远比不过久居关东,握有六镇大部分兵力的高欢。在政治作为上,宇文泰军中成员大多是六镇鲜卑,与手握大权的高欢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后来掌握大量军权的高欢在晋阳遥控政权,企图另立新帝。走投无路的孝武帝只得找到宇文泰,后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杀,在宇文泰的支持下元宝炬于长安创立了西魏政权。自此,北魏被高欢和宇文泰分裂为两部分,两人各自拥立新帝,形成了对峙局面。

面对自己所处的境地,宇文泰深知自己处在不利地位,在西魏成立之后,宇文泰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便开始着手推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因为所属部下大多为鲜卑人,宇文泰又开始促进鲜卑和汉族的融合,以此来逐渐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建立起牢固的军事政治联盟,宇文泰四处奔走,陈说利害,通过设立官职、联姻等手段来促进关陇内民族融合,加强其贵族联盟的团结性。在宇文泰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他得以稳固自己在关陇的地位,以宇文家族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也由此形成。

不断创新设立"八柱国",借助地形取得战争优势

为了能够稳定内部的统治,宇文泰还设立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而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对宇文泰加强统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的人才,大多都是忠心追随宇文泰的能臣。其中赵贵有拥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有了这些政治高层,宇文泰及日后的北周,才能有如此辉煌的局面。

在多年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中,关陇集团的战斗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西魏建立初期,宇文泰手中的兵力不超过万人,公元537年,占据关东的高欢携20万军队前来讨伐宇文泰。面对人数多于自己军队数倍的高欢军队,宇文泰毫不畏惧,而是力排众议,率领不到万人的骑兵前去迎战。

关陇地形易守难攻,宇文泰借助所处的地形优势,弥补了兵力上的不足。再加上当地马匹众多且品质优良,骑兵的骁勇善战,熟悉当地地形,他趁高欢率兵来到沙苑时对其发动进攻。其率领的骑兵将一分为二,高欢大败,宇文泰成功俘获敌军八万,在挑选过后,他将六万士兵放归乡里。

这次的沙苑之战,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多胜少的战斗之一。该场战役极大鼓舞了西魏的士气,经此一战,兵精粮足,宇文泰也意识到了骑兵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日子里,更是借助当地自古养马的优势,大力发展骑兵,使骑兵成了军队中的骨干。

英才辈出,掌控时局超过300年

整个关陇集团,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在宇文泰的领导之下,其内部胡汉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这只军队称得上是"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中文者为相,武者为将,一度将这个贵族集团推向辉煌。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正是关陇集团中的一员,而他创立隋朝也离不开关陇集团的大力支持。郑译、刘昉、高颎等人皆出自关陇集团,他们尽心尽力辅佐杨坚,为其出谋划策,最终推动了隋朝走向繁荣。

创立唐朝的李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是关陇集团的成员。正是因为出自关陇集团,其中许多后起之秀都甘愿为其效力,在这些贵族新秀的帮助之下,唐初也渐渐走出战乱阴霾,开始向盛唐过渡。

在建立了唐朝后,唐高祖李渊一共确定了43名建国功臣,其中有18位都来自关陇集团,后来在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的凌渊阁中,记录有名的24位功臣中,有9位出自关陇集团。由此可以看出,关陇集团确实对唐朝的确立与唐初的发展起到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个朝代的更迭,关陇集团却一直屹立不倒。在这漫漫的300多年中,关陇集团不断促进内部融合,借助各方优势,成为了博弈场上最大的赢家。

皇权打压之下逐渐走向瓦解

虽然关陇集团这样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在宇文泰死后,关陇集团看似团结的外表就已经产生了裂痕。也正是因为之前指点江山,功高盖主,过于风光最终还是为集团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关陇集团其实也是由当时的时代造成,西魏的皇帝手中并无实权,与傀儡无异,他们正是有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才能顺利登上帝位,而关陇集团也是借助辅佐皇帝之名,掌握了朝中实权。之后登上帝位的隋朝、唐朝始祖,也都曾是关陇集团中的一员。

说到底,终究是时事造就英雄,在动荡的王朝中,关陇集团发挥自身的优势,内部团结一心,推动着整个集团走向繁荣。西魏,北周,隋朝都太过短命,最长的也不过37年时间,这三个王朝存在时间太短,所以无法对关陇贵族集团产生致命的影响。

到了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国家稳定富强,一改之前动乱无序的局面,而这时的关陇集团渐渐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威胁。

尽管其中有很多开国功臣,之后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肱股之臣也有出自关陇集团,但最终在武则天掌权时,其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因得罪武则天而被迫自杀。之后整个关陇集团在武则天的打压下,逐渐瓦解,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关陇集团的灭亡,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的打压,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内部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团结一致,这个掌握政权超过300余年的庞大集团,就这样走向终结。或许是有了前车之鉴,之后的朝代,再也没有出现过关陇集团这样庞大的贵族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