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朝建立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充国,就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到了战国时期,充国选择和蜀国结盟,以此抗衡巴国。但是,充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最终都被秦国消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春秋战国时候,在四川盆地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著名的有蜀、巴两国,但在那一段岁月还存在过一个重要国家——充国,这是四川盆地多个诸侯国鼎立的局面,堪比黄河流域诸侯争霸。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相对匮乏,这些诸侯国的历史,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充国,源自巴国这个姬姓诸侯国,因此,对于充国来说,和鲁国、卫国、郑国、晋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和周王朝存在同宗同源的关系。对于充国来说,范围在今嘉陵江流域、巴中市西南、广安市西以及绵阳市东南的部分地方。春秋中期,巴国君主在征讨楚国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楚国女子,因见其貌美,十分宠爱,带回江州后封为爱妃,楚妃为巴王生下一个小王子,从此遭到巴王后忌妒,巴王和楚妃去世后,小王子为了避免巴王后的陷害,只能选择离开巴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背景下,这位小王子带领一批拥护自己的士兵、百姓向北出走,一路上经历了巴国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洪水、寒冬等自然灾害,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嘉陵江上游的一处小平原,于是定都于此,让百姓在此安居乐业,耕地播种,一年后果然粮食盛产,仓廪充实。因此小王子命国号为“充”。充国日渐强大,打退了巴国多次围剿进攻,后来的巴国不得不承认充国是从巴国分离出去的诸侯国。值得注意的是,和充国相对应的是,位于四川盆地和汉中之地的苴国,则是古蜀国分出去的诸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国建立之后,不仅受到了巴国的进攻,也遭到了賨人的扰乱。賨人居住在川东大山里,他们擅长奔走与猎射,却不会种粮食,每到秋收粮食时,居住在山里的賨人就会结集人马,前来掠夺充国百姓辛苦耕耘的成果,带回大山里去渡过冬天。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情况自然让充国百姓苦不堪言。充国曾派多支军队进山征讨,却难以寻到賨人的踪迹,无功而返;即使找到了賨人,也被賨人利用地利击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国想出了一个办法。具体来说,充国在秋收之前,就派大军驻扎到田间,建起堡垒,百姓秋收之时,賨人一来掠夺,就遇到了充军的狙击,賨人拿充军堡垒没有办法,只得佯退诱敌,企图消灭前来追击的充军后再回去掠夺,可是充国将士却识破了这一计谋。在此背景下,賨人冬季没了粮食,不少賨人只得跑出山来向充国投降,这促使充国的人口规模得到了扩大。

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充国和巴国之间的攻伐不断。公元前319年冬,古蜀国和充国结盟,两国共同进攻巴国。虽然充国是一个小国,但是,占据成都平原的古蜀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因此,充国和蜀国联手之后,自然让巴国非常紧张。于是,巴国选择向秦国求援。对此,在笔者看来,巴国希望借助于秦国的力量,来抗衡蜀国和充国的联盟。但是,让巴国没有想到的是,秦国本就有了吞并巴蜀之地的念头,所以这给秦国进攻巴蜀之地提供了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国中期,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巴国。秦国和巴国联手,先后在公元前318年冬、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充、蜀两国,同年,秦国背信弃义,顺手灭掉了盟友巴国,从而占据了四川盆地,促使秦国的疆域获得了明显扩张。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国消灭了充国、苴国、蜀国、巴国等诸侯国之后,获得了安定的后方和优势战略地带,为日后扩张进攻楚国打下了基础。

最后,“充国”还是西充县的别称。西充县,是四川省南充市辖县,距离南充市37公里。西充县历史沿革中多次被称作充国。同时,历史考证上有充国县等建制。充国县城遗址位于阆中天宫乡宝珠村西河南岸。面积约2平方公里。西汉时期,汉武帝分阆中县设立充国县,东汉初,充国县并入阆中县。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 再一次设立充国县。后来,充国县多次变更县名,元代后废弃。现在,充国县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对于南充市来说,也是因为曾经位于古充国的南部,所以才得名的。因此,虽然充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灭亡了,但是,充国相关的地名,却保留到了现在。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重庆市的巴南区,名字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有关。山东省日照市下辖的莒县,以春秋时期的莒国命名。湖北省十堰市下辖的郧阳区,和春秋时期的郧国有关。凡此种种,无法一一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