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一片神奇而神圣的土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八百里沂蒙大地,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沂蒙红嫂精神就像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伯坡精神一样,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秀美的临朐县沂山脚下,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北草山亭,这里曾住着一位被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的沂蒙红嫂张鹏英。

张鹏英(1920~2007.3),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北草山亭村识字班班长,晚上在村里教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白天组织和发动村里妇女做军鞋、军袜、摊煎饼、……,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村里男人们积极去前线抬担架、运弹药、押俘虏,妇女在后方推碾、磨面、烙火烧,奔波在前线和后方为解放军送饭、护理伤病员,为支援前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年代,临朐县城被国民党占领,县委书记高奋等在九山一带秘密活动,张鹏英作为村里识字班班长、妇救会会长,要到九山参加县委书记高奋的会议。草山亭离九山有十几里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路上又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线,对一个裹着三寸金莲小脚的张鹏英来说,去九山开会无疑比登天还难。村里有头小毛驴农忙时帮村民推磨推碾、下地干农活,农闲时是村里的交通工具,村里决定,为了安全起见,派一名民兵牵着小毛驴护送张鹏英。骑着小毛驴打扮成回娘家的样子,张鹏英躲过重重封锁到了九山参加支前动员大会,会上被县委评为“临朐支前模范”荣誉称号。

回到北草山亭后,张鹏英传达了县委会议精神和支前动员安排,村民踊跃报名参加。为了做到日后有帐可查,任务分摊到户,村中老会计林效师负责用毛笔记录支前《军鞋帐》。账簿长20厘米,宽15厘米,详细记载了沂山镇北草山亭村72户村民的户主名、妇女人口数、做军鞋的的数量,从发鞋样子数、收鞋数、支壳子数、收壳子数、支麻线的数量及时间,巨细无遗。该《军鞋帐》共72页,是全国唯一一件反映沂蒙革命老区翻身农村妇女踊跃支前做军鞋的珍贵档案,1986年临朐档案馆从张鹏英老人手中征集,先后参加过全国党史资料展和山东省特藏档案展览,2015年4月28日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年6月6日首批选入山东省珍贵遗产名录。《军鞋帐》现藏临朐县档案馆。

在北草山亭妇救会张鹏英的带领下,妇女们挑灯夜战、夜以继日,裁制军鞋、军袜数万双,这些军鞋、军袜从草山亭村走向了全国各地前线。而在千里运输线上,还奔波着一支更为罕见的临朐支前大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依靠人力和落后的工具翻山越岭,破冰渡河,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涌现出了无数感人事迹和英雄楷模。

1992年3月,张鹏英被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同年被山东军区政治部、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妇联、《中国老年杂志》、华龄出版社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是临朐县人大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临朐人民踊跃支前,为八路军、解放军运弹药、送粮食、救护伤病员。1945年11月,临朐县支援前线指挥部成立,1947年3月,各区、村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和妇救会,登记本村18~45岁青壮年,青壮年纷纷报名随时准备应征支前。

据粗略统计,全县组织担架队、小推车队、挑子连,出动了民工13400多人支援前线,支援临朐-南麻战役,支援潍县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并支援南京、上海、杭州等著名战役,仅从1948年9月到1949年2月,短短5个月,全县出动担架658副、小推车9103辆、挑子1171副,共运送粮食79万公斤,家庭妇女做军鞋军袜8.3万双。

九山镇上城隍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庄,村里人口并不多,1948年淮海战役,村里出动了30多名民工支前,130多名家庭妇女在后方一个秋季做军衣4000套支援淮海战役,华东军区后勤部送来一面“支前立功”锦旗并奖励她们小米3000公斤。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3000公斤小米对上城隍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但是她们没有收,她们说,战士们在前线流血作战更需要粮食,我们在后方挖野菜、吃草根就能充饥,锦旗留下,3000公斤小米又送回了部队。华东军区后勤部收到小米后很受感动,又派人送来了同样一面锦旗,再次“支前立功”,两面同样的立功锦旗书写了一段军民鱼水的传奇佳话。这两面锦旗现保存在徐州市淮海战役博物馆。

泉庄村妇救会支前组,一年做军鞋400多双,村里妇女一天一夜碾米2500公斤,该村被县府评为“支前动参模范村”,县委奖给泉庄村耕牛2头。其实,在整个人民革命战争期间,像上城隍村、泉庄这样的支前村庄举不胜举,更有许多默默无闻支前的父老乡亲、无名红嫂 ……

巍巍沂蒙山,滔滔弥河水,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临朐老百姓支前高涨,军民鱼水情深,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沂蒙红嫂之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佃贵 通讯员 曾宪海 刘传党 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