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曹植•《蝉赋》

蝉鸣时节

提示着盛夏已然来临

中国儒释道的融合,可在蝉身上窥得一斑。唐代虞世南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在古人看来,蝉的习性是“饮而不食”,文人们常以此自喻性情高洁,而道释两家常以此指代不沾烟火。

蝉从卵蜕变成长翅的成虫,短则二三年,长则十几年,是一段既漫长又历尽艰辛的生命历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可谓脱胎换骨。因此从古至今,蝉被看作是具有精神意义的昆虫,蝉纹被广泛用于佛像冠上,以及祭祀用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语“金蝉脱壳”一指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蝉,源自于道家术语,指药石经火炉淬炼三百年方能成丹。《西游记》中唐僧别号“金蝉子”,隐喻着唐僧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

而民间将蝉称作“知了”,虽是模拟蝉鸣,然寓意却并不简单:知是大智慧,是看清世间万象的通透;了是大超脱,是无欲无求无我的彻悟。蝉与禅谐音,也妙在以小虫之身,蕴着如此浅显而又如此深奥的禅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与夏共进退,蝉鸣既始,九华山禅意渐浓。

夏天,草木、虫蚁生长繁殖旺盛,因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结夏安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夏天也正是最考验修行意志的时候,由热而生躁动,由热而生嗔慢,让正常的生活活动都难以进行。“蝉噪林逾静”,正是这一点禅机,指引着众生喧哗中的一心归处。

就像作家简媜说得那般:“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与禅,皆是一种美,古人常用“薄如蝉翼”形容丝织品,这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极致工艺美学;而古代禅师追求至善至美的生活方式,茶、香、花、琴、庭院、用品等,无一不注入禅意禅艺,启发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蝉与禅,右边都是“单”字,透着孤独的意味。而唯有自处时,才能发现自然的旷阔,身心的自由,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由衷的赞美,就像蝉对于夏天高歌的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九华山的声声蝉鸣中

体会到丰富且安静

不会在躁动中焦虑迷茫

也不会在浮华里挣扎追逐

一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