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利不起早。如果不是因为贸易采购获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而是主动从票据市场购入票据,那都憋点赚钱的目的或者融资目的。这个业务风险非常大,赚取100单可能都抵不上赔一单。其实企业主动采购银行承兑汇票,主要就两大目的:

一、利用自身是核心企业,赚取下游供应商的利差钱或者延期支付利息:

1.核心企业购入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下游供应商企业,赚取延期支付利息。这是很多大企业常用的招数,本来可用现金、支票或转账结算应付账款,但是就是要给供应商银行承兑汇票,3-6个月后到期,这样多赚几个月的资金利息。下游供应商为了取得货款,不得不接受此种付款方式。其实供应商损失部分就是核心企业多赚的部分。

为啥核心企业自己不开银行承兑汇票直接给呢?主要是在银行授信额度用完了,无法自己开,那就去票据市场采购。这是变相损害供应商收益的一种手法。

2、核心企业指示关联公司,购入自己开出去的银行承兑汇票,降低自身负债,赚取利差有些核心企业自开银行承兑汇票是占用银行授信的信贷额度的,开出去给供应商后,又利用关联企业在票据市场中,再次收购自己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去银行进行贴现。一方面自己赚取了贴现利差,一方面降低负债额度,可以重新再开新的银行承兑汇票给第三方供应商企业。

二、利用企业闲余资金或者闲余信贷额度,赚取银行承兑汇票利差:

1.闲散资金进行企业理财,获取利差。企业理财的投资渠道较窄,银行通知存款或者投资国债的收益率觉得低。因此有些企业选择了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购入未到期银票,持有期满后到银行兑付赚取利差。

2、有些大企业银行授信用不完,银行给予贴现利率低,做起了银行承兑汇票购入转贴现的套利生意。部分企业信贷额度用不完,而且银行给予票据贴现利率低,与银行订立票据贴现协议,建立票据业务合作关系。企业对外收购银行承兑汇票,返回银行都可按协议贴现利率进行办理,赚取利差。

在2018年开始,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活跃,最高利润可以达到10%以上,而且杠杆效应明显。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参与进来,到了今年,利润下降,而且风险越来越大,投资者小心为上。

目前票据理财平台主要有三类,分别为银行系平台、互联网大佬系平台、专业票据网站平台。如果参与投资,一定要在大平台上操作,而且对开票银行的资质和风险也要审查清楚,也可以有效防止拒绝兑付的风险。目前参与票据理财的互联网大平台主要有四个,分别为阿里、苏宁、京东、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