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爱尔眼科抛出了交易金额超5.01亿元的股权收购计划,涉及14家医院股权,交易完成后,爱尔眼科将对这14家医院实现控股。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集团,爱尔眼科目前以绝对优势领先对手。但随着各家民营眼科连锁医疗企业相继登陆或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在资本助力之下也将加速并购扩张,爱尔眼科未来能否守住其龙头地位?

高速扩张,今年收购29家医院股权

据爱尔眼科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拟分别从亮视长银、亮视长星、芜湖远翔天祐、天津爱信手中收购14家医院的部分股权,这些医院是分布在义乌、沅江、盖州、佳木斯、贺州、重庆北碚、固原、凉山、赣州、抚顺、铁岭、齐齐哈尔、葫芦岛、营口这14个地区的爱尔眼科医院。

从业绩上来看,重庆北碚爱尔眼科医院、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义乌爱尔眼科医院、贺州爱尔眼科医院及固原市爱尔眼科医院今年1-10月仍处于亏损状态。与2020年净利润相比,除了固原市爱尔眼科医院外,其余四家医院的亏损程度大幅收窄,如重庆北碚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净利润为-240.58万元,到2021年1-10月,净利润为-7.02万元,亏损额大幅收窄。

从成立时间来看,目前仍然亏损的5家医院,有4家成立于2018年(含)之后,仅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成立于2016年10月20日,截至今年10月31日仍亏损12.3万元,市场培育时间较长。成立于2019年7月31日的佳木斯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净利润还是-190.33万元,2021年10月31日净利润就变为144.87万元,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

对于上述收购,爱尔眼科表示,是为了抓住医疗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基于14家标的医院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本次收购部分股权有利于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

在此之前,爱尔眼科上半年完成了对武汉爱尔黄陂医院等5家眼科医院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新设湖北爱尔、涟源爱尔、株洲爱尔、海南博鳌乐城爱尔以及19家门诊部或诊所。今年8月和10月还分别发布公告,合计拟收购10家眼科医院的部分股权。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爱尔医院今年发布公告拟收购股权的医院合计达29家。

体外培育扩张模式,管理仍存问题

今年11月26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拉萨亮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999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苏州亮视远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亮视远筑将主要对眼科医院、视光门诊部、眼科上游企业以及眼科相关产业等进行投资和管理,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质的并购标的。

一直以来,爱尔眼科采取的是体外培育的扩张方式,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来收购较为成熟的眼科医院,从而避免新建医院较长盈利爬坡时间带来的前期利润承压,减少用在管理费用上的营业成本,此次收购14家医院股权亦是如此,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拉萨亮视也分别是亮视长银、亮视长星、芜湖远翔天祐的有限合伙人。

今年,爱尔眼科还拟定增募资36.5亿元,超过其上市以来历次募资总额,其中27.59亿元拟用于重点省会及直辖市龙头医院的新建及迁址扩建等。

不过,爱尔眼科迅速扩张背后,也存在着管理问题。如2020年发生的“武汉抗疫医生艾芬眼病诊治事件”、“为冲业绩动员员工做屈光手术事件”等,让爱尔眼科深陷舆论漩涡。今年12月23日,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对2021年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飞行检查的通报中,贵州爱尔眼科医院也榜上有名,被要求整改。

民营眼科医院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2016年-2021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眼科医疗行业相关利好政策,推动了眼科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数量的上升也推动了眼科医疗需求增加。2019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长至103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6%。其中,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401.6亿元,占比38.71%;公立医院眼科市场规模为635.8亿元,占比61.29%。研报预计,到2025年,民营医院眼科市场规模将达到1102.8亿元,占比43.74%。

民营眼科医院中,爱尔眼科目前仍处于行业中的绝对龙头地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5.96亿元,同比增长3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9.59%。其中,今年上半年营收为73.48亿元,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

另一家A股上市连锁眼科企业光正眼科算是半路出家,2018年5月以6亿元收购民营眼科医疗机构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后,正式进军眼科医疗服务领域。在加大眼科业务布局的同时,该公司也在逐步剥离原有的钢结构及能源业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光正眼科旗下拥有13家专业眼科医院,今年上半年,眼科业务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73.62%。

而港股上市的德视佳、希玛眼科、朝聚眼科,目前发布的最新业绩——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三家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2亿港元、5.21亿港元、6.02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4万港元、1371万港元、9735万港元,远不及爱尔眼科。

从连锁规模上来看,爱尔眼科早在2009年10月便已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在全国扩张布局。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推出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36亿元,打造区域性眼科医疗高地。爱尔眼科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境内医院已达155家,门诊部107家。

而德视佳、希玛眼科、朝聚眼科三家医院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分别为2019年、2018年及2021年。在连锁规模上与爱尔眼科仍有较大差距,截至今年6月30日,德视佳在全球合计拥有27间诊所及咨询中心;希玛眼科旗下拥有24家眼科医疗机构,该公司曾透露,2025年眼科医院规模将扩张至50家;朝聚眼科旗下则有17间眼科医院及23间视光中心。

另外,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华夏眼科的创业板IPO均已成功过会,这三家公司分别在华东、东北、西南进行区域性布局,但与爱尔眼科相比,同样体量差距较大。海通国际研报认为,眼科服务进入壁垒高,可复制性强,通过专科连锁的模式可实现快速扩张,该模式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非常显著。这三家连锁眼科医院当下的最佳目标是在各自的主战场稳扎稳打,逐步扩张,不过短期内难以与爱尔眼科匹敌。如果登陆资本市场,这三家企业也将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成为爱尔眼科潜在的竞争对手。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眼科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国家出台鼓励性的政策导向,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不断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现有眼科医疗机构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这些因素都将使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