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孩子读初二,情绪反复无常。姐姐时常抱怨,上了初二后,感觉孩子整个人变了,父母和她沟通任何事情,都很难进行下去,要不直接顶撞回去,要不完全不吭声。目前的亲子关系已经跌入了冰点。
其实不少家长也都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进入初一时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孩子,一到初二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成绩也忽好忽坏。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初二现象”。
不少老师也讲: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这也就是说,初二一定程度上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道坎,跨过去是学霸,跨不过去就是学渣。可见初二现象一定程度是存在的。但是具体到个人,还是有所不一样的。
什么是初二现象以及初二现象的具体表现
关于什么是初二现象,并没确切的定义。而是一线的老师根据初二学生的一些普遍表现总结出来的。比如初中阶段,最难管理的确实是初二学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曾做过一项调研,在对全国2万多个初中家庭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感觉到初二的亲子关系最为紧张。可见,初二现象是存在的。
这些现象集中表现在孩子的情绪变化上,具体的体现就是不服管,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家长说的话,都会反驳。甚至有时候会顶撞、嘲笑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情绪也不稳定,没有理由地生气和发脾气是常有的事。
除了情绪上的不稳定外,还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让做的事,偏要做。不让吃的东西偏要吃。好像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正是因为这样,初二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早恋、沉迷网络、学生成绩忽高忽低,很多时候都在初二阶段集中爆发出来。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事实上对于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应该都是个挑战。但是不管如何,我们应该先弄清孩子出现初二现象的原因,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个现象出现。
初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 生理因素
初二的学生大多都有13/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好进入了青春期,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生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面对这种变化,不少孩子是羞于启齿的,害怕让别人知道这种变化,也不能正确地去面对这种变化,有些孩子甚至会去嘲笑发育比较早的孩子。
所以面对这种变化,大多数孩子是困惑的。身体上的成熟给孩子们带来了好奇心,更渴望去了解异性,但是又没有处理这种情感的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不及时引导的话,确实容易出现早恋。
二 初二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初二现象的出现
初二在初中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初二现象的出现。初一的孩子大多是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向往的,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是有陌生感,学习的劲头还是很足的。
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初二的孩子已经熟悉了初中的生活节奏,进入了一个学习的厌倦期。同时初二离中考又还远,紧迫感又没那么强,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松懈。
学习进入厌倦期,学习的内驱力不足,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吸引。比如追星、沉迷网络等。
与此同时初二的学习压力又有所增加。首先课程的难度变大,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大,一旦学生感觉到学习吃力,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这种情况自然会让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三 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渴望认可,渴望独立
初二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但是又害怕自己脱离集体,从众心理也比较严重。
换句话说又想自己有个性,又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这种矛盾的心理就导致了情绪上的不稳定。
初二现象出现后,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面对呢?
如何应对初二现象
一 沟通是一切的基础
家长要经常保持和孩子、老师的沟通。和老师的沟通主要是知道孩子近期的情况,和孩子的沟通主要是拉近距离。这个沟通不能只局限于学习,相比学习,家长更要关注的还是亲子关系。
在沟通时,首先要做到地位上的平等。盛气凌人,一味地说教不能算是沟通,多倾听,少说教也许会更好。
二 家长心态要好,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给缓冲期
相比学业,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反常的举动时,不要步步紧逼,适当地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缓冲一下情绪。
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暴躁的情绪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是无比激动,这种激烈的对抗,只会让关系变得更糟糕。
总之,当孩子出现初二现象时,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在成绩面前,更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情绪控制上,家长不能先失控。
结语
初二现象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会有初二现象,在面对初二现象时,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适当地给孩子一个缓冲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