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人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吴语今说,欢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真的来了!

看到寻梦菱湖群里朱老师贴出了用刚割下来的艾草叶做成碧绿生青的青圆子,好像闻到了遥远的故乡,那春的味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菱湖人做青圆子、青塌饼,一般用苎头青、饭瓜青做的多些。(苎头青一一苎蔴叶子,饭瓜青一一南瓜叶子,菱湖人把南瓜叫饭瓜)

那绿叶子做成的糕点,又为何要叫成青圆子呢?记得老早辰光看到过一篇文章,讲述在我国古代,习惯上是很少用到绿这个字的,形容绿色的东西,一般都会写成青色。

群里陆阿姨讲,苎头青做的圆子、塌饼,颜色深、香气浓,饭瓜青做的,颜色淡,较好看,用艾草头可以做青圆子,以前真勿晓得,还是听朱老师头一回讲起。艾草很浓香,做出来的青圆子、青塌饼,香气应该更加要浓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我家开店,是前店后作坊的那种,49后,店勿开了,作坊外晒货、堆货的场地,成了我们小孩玩耍的园子。记得那园子很大,园子靠围墙的西南角上,有一个土堆,长着很多苎蔴,菱湖人叫苎蔴为“苎头”,还习惯把土堆叫做“墩“,我们就叫它苎头墩。天一暖热起来,苎头墩里的苎头就会长得密密麻麻,我们玩“畔盲“(原文为盘盲,即捉迷藏)游戏时,经常会躲到里厢去。

苎蔴的生命力很强,每年秋天割掉了,到来年春天,春风一吹,又会冒出无数的新芽来,眼睛一眨,又长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苎麻丛了。苎蔴杆外皮上的纤维,韧性很好,剥下来刮去表层的嫩皮,里面的纤维浣洗晾干后,可搓成苎蔴线,很牢,强度很高,菱湖镇上有名的甜酒酿阿庆放的蜈蚣鹞,就是专门要用苎麻线来放的。

在我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小把戏(菱湖话,小孩)很少有着(穿)外面买来的“客货”鞋子的,娘姆(奶奶)就用苎蔴搓的线,穿鞋子底,(做鞋底等厚实的东西时,须使劲,用到钻子缝,菱湖人习惯用“穿“字),用苎麻线做出来的鞋子底很结实,可以着(穿)得辰光更长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苎蔴的叶子,长得像爱心状,有着一层密密的小绒毛,碧碧绿,很可爱。嬉玩时,经常悄悄地趁小伙伴一个不注意,在他背后贴上几张,小绒毛粘在衣服上,等人走到大街上,叶子也掉不下来,别的小朋友看到了,会围着他起哄,很好玩。

苎麻叶子可食用,娘姆就用这苎头墩上的苎头叶子,做成苎头青。每到秋天,她割下苎蔴杆后,把苎麻搓成苎麻线,囥(藏)起来慢慢交用。摘些苎麻嫩头和嫩叶,放开水里煮一下,再用石灰水炝起来,塞到小坛子里,放到年脚边、放到第二年的春三头(仲春三月),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姆每次要做青塌饼、青圆子了,就到坛里摸点苎头青出来,放勒竹蓝里,拿到河港边的硚口头,浸到水里去漂一漂,把石灰水漂脱,漂好的苎头叶子,拨拨碎后揉到米粉里去,等米粉团揉好,苎头青也已把米粉染成碧绿色了。

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清明边都要吃青圆子的,只是叫法不同,菱湖人口里的青圆子,外地都叫成青团子。各地做的青团子,都是有馅的,甜的有豆沙馅,咸的有肉馅。菱湖人做的青圆子,也有馅,只是用的馅料,和其它地方稍有些不同,甜的馅是用炒过的黄豆,在小石磨上推出黄豆粉,再拌入白糖、猪油、研碎的黑芝麻,菱湖人叫黄豆馅(粉状的菱湖人念"But"),很甜、很香。咸的馅一般是用泡好的笋衣加肥廋相间的猪肉剁碎,加入调料做成馅,蒸好的笋衣猪肉馅青圆子,碧如翡翠,汤汁鲜极。

菱湖人还做一种不放馅的青塌饼。穿州过府,迁涉寓居,在外地转了这么多年,还真是没有见到过这种青塌饼。
菱湖人做的青塌饼,是没有馅的,揉米粉时,会加入糖或盐,做成甜味的或咸味的。青塌饼的做法,别具一格 : 把一团揉好上色后的青米粉,先搓成一个圆子,放在并拢的左手四个手指上,再用右手同样是四个手指,也是并拢了,与左手十字交叉,双手的手指,一横一竖,上下挤压,青粉团立时成了青塌饼,两面也都有了深深的手指印,连手指纹都能看到,做法很乡土,很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很少有零食吃,娘姆会时不时的做些青圆子、青塌饼给我们解解馋。
一转眼,已是好些年呒没吃着过青圆子、青塌饼了。
这些深藏在儿时记忆深处的事物,让朱老师做的那诱人的青圆子,一下子钩了起来……

END

作者:清远山人

编辑/排版:莫干山山神

审稿:东明、郁離子

作者保留对作品的著作权。未经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山人

老家湖州菱湖镇,生于五十年代,挨过饿,插过队,做过工,现寓居澳洲。虽年过半百,但仍然心系吴语,坚持乡土文学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