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统计局数据公布,释放了哪些信号?

文/吴其伦

随着疫情复杂严峻与国际环境动荡,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近期,统计局发布了四月与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反映了诸多社会现实,亦释放了诸多信号:

第一、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普遍下降,需多措并举促进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一季度社会总消费品零售额共计约14万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约12W万亿元,同比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0.4%。在消费类型方面,我国商品零售额共约12万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约1.3万亿元,同比下降5.1%。四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9万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餐饮收入0.26万亿元,同比下降22.7%。

疫情如同蝴蝶效应,以此引发企业、工厂倒闭、失业率上升,从而居民收入降低,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短期内让居民的工作收入提高现实意义太小,所以要从大量释放经济流动性入手,如减税降费、发现金、发消费券、给予无息贷款等措施,此类措施应该酌情安排,必要时应该组合安排。此外,要确保落实的效果,杜绝贪污腐败,杜绝厚此薄彼,一切公平至上、廉洁至上、人民至上。

第二、物价上涨,要在两难中寻求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季度,我国物价面临普遍上涨的现象——服装价格同比上涨0.5%、日常用品及服务费用同比上涨1.2%、医疗费用同比上涨0.7%、交通讯息费用同比上涨6.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上涨2.0%。我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粮食类上涨2.7%、水果类上涨14.1%、蔬菜类上涨24.0%。

物价的上涨一面是由于经济滞胀,另一面在于封城导致产能下降,供需间数值变动,供给减少导致价格上升。就物价上涨幅度来看,不算太大,但也不容忽视。上涨的幅度对于富裕家庭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于一般甚至是贫困家庭而言则需节衣缩食了。

对于这一问题,面临两难的现实:如果释放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经济未必会有起色,但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货币将进一步贬值;如果释放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胀会得到控制,但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持续增加。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把稳定物价、保障民生视为工作重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督促各地区最快、最稳地复工、复市,保障供需平衡,提振企业运营信心,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

第三、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就业市场需稳定,大众需保持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季度,我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失业率平均值5.7%。在四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较上月增长0.3%。在城镇失业人口中,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为6.9%,而本地户籍人口失业率为5.7%。这一数据的比对很容易理解:相较于外籍人口,本地人口的生活更稳定、住房压力更小,不必更多考虑去与留的问题,所以本地人口在就业时更灵活,更能承受就业变动时的经济打击,故失业率更低。

如今的就业环境极其不佳,无数企业和个人蒙受损失,濒临甚至已经面临破产,生计问题严峻。但疫情伴随的影响毕竟是暂时的、短期的,封锁的地区已经陆续开放、复工、复商。所以个人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择业时也要适当降低预期、降低标准,一切以保障资金稳定为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由于疫情的反复,4月份经济运行遭遇冲击,以此伴随着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等问题,但这种影响都是短期的、外部的,我国经济不论在长期、在内部都趋向良好,一直处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创新革新的积极发展状态中。

从统计局4月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一季度共计约1.5万亿元,同比增长6.8%,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2.0%。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又如我国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一季度总额约1.3亿元,同比增长7.9%。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2.9%,进口增长18.6%。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有很多,从长期来看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当下的工作重心应放在稳定与高效中,抗疫与发展并举:拉动居民消费,给予适当补贴;提振企业工作,给予适当优惠。而居民应当保持信心,保持理性的就业观与消费观,以最积极的状态迎接经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