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啊,确实不能细究!

一开始我觉得教科书插图的事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于是前两天去接小孩的时候,特意让他把数学课本拿出来,翻了翻,确实画风有点诡异,并非那么几张图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问小孩,你们课本上的小孩子怎么画得这么丑?

结果不仅我家孩子,旁边其他的同学也凑过来说,他们不丑啊,本来就长这样的,眼睛那样,还吐舌头……

在他们眼中,书中的小孩子就是长那样的,还觉得我有点少见多怪的意思。当然,这个成语他们不会说,从他们看我的眼神中却能体现出这种意思。

再联想到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对课本的依赖度,还是蛮高的。比如我小学时的语文书基本都能背诵,生词表甚至可以倒背如流。还有书中的配图,每天都盯着看,甚至还给它再艺术加工一下,这样潜移默化,确实会有影响。

这件事情本来到此为止,但是今天我没事干,翻了翻当年的语文课本,真是有些事情真不能多想,一旦沉下心来琢磨下去,真是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个教科书的事,本来以为可能某版本的数学教科书确实被渗透了,但语文课本应该没问题吧?

然后,我就开始回忆自己小时候学过的语文课本,本想拿我们80后的教材来对比现在的教材,但是,我翻着翻着,却觉得有点不对劲了。现在我们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了插图上面,却没有想过,教科书的内容,是不是也在被不良用心的人慢慢渗透呢?

而且,这种渗透是不是很多年以前就存在了呢?

有了这个想法,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书,其实也存在很多的外来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华盛顿跟樱桃树,讲的是华盛顿小时候砍倒了一棵樱桃树,并向父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于是父亲原谅了他。当然,现在考证,华盛顿小时候所住的地方,根本就不长樱桃树,这是一个假故事。

而要想讲诚实,我国古代这种例子太多了,随便举一个。北宋词人晏殊,他是神童,被人举荐到宋真宗面前,真宗高兴,就让这个年仅14岁的少年跟一千多名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试题发下来一看,晏殊在十天前刚写过,于是他主动向真宗汇报,并要求改题目。真宗很高兴,也很赞赏他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你看,多么好的诚实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还学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也是讲诚信的,只是这个孩子叫“雄日”,不是中国的小孩。还有《是谁打破了花盆》,这个的主人公是列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课文还有《爱迪生救妈妈》(阑尾炎手术的假故事),《画鸡蛋》(达芬奇的假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洛杉矶大地震的假故事),《尊严》(石油大王哈默的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那时候有一些课文存在这种外文化入侵的嫌疑,但最近这些年,这种情况反而变得严重了。比如越来越多的鲁迅文章被踢出教科书,还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刘胡兰》等等,换成了《爱迪生救妈妈》类的外国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课文,名字没怎么变,但内容却大不相同了,比如《矛与盾的集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小时候学的叫《矛与盾》或《自相矛盾》,是韩非子的著作,写的是有个楚人叫卖自己的矛和盾。说自己的矛天下无敌,没有盾能扛得住它的刺,又说自己的盾天下无敌,没有矛能刺穿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道理大家一看就懂了,简单明了,可是,现在的《矛和盾的集合》成了啥样子?

成了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了……

所以,有些事啊,或许是我想多了,确实不能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