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寄生虫》大家都看过吧,讲述的是一家四口攀上富人,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201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金棕榈大奖,也让“寄生虫”这一贬义词风靡了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欲望和成见,才是人性最大的恶,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这部高分影片推荐大家去看看,但是今天要说的可不是电影《寄生虫》,而是下面这些可以治疗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寄生虫,是的你没看错,万人唾弃的寄生虫竟“是友非敌”。

与人体免疫系统息息相关的竟是“寄生虫”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寄生虫”闻而生厌,印象中,它们多成线状,不断蠕动,在生物体内或体外获取营养以维持其生存、发育或繁殖,作为媒介传播疾病,且对人体有害。

但你有没有想过,自从地球上人类起源20万年以来,其实一直都和寄生虫相伴随,经过数千万年的协同进化,人类的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出可以让大部分寄生虫在人体内长期生存的适应性变化。

科学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探索人体免疫系统与寄生虫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感染了某些寄生虫的人群,患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概率,明显比那些未感染寄生虫的要低。

美国Tufts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温斯托克(Joel V. Weinstock)教授写了一篇介绍用寄生虫治疗结肠炎的短文,题目是“The worm returns”,并发表在了2012年11月的《Nature》上。

在实验中,他把肠道寄生线虫(Heligmosomoides bakeri) 或鼠鞭虫 (Trichuris muris)喂给小鼠,或者把血吸虫(schistosome)虫卵注射给动物,验证是否会使动物避免患上免疫性疾病。为了证明是否在人体有效,他们选择猪鞭虫(Trichuris suis),这种鞭虫主要宿主是猪,但也可以在人体内存活数月。证据表明这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如果吞入鞭虫,这种鞭虫只在消化道内生存,但不会进入血液循环。而且猪饲养主也经常会暴露在猪鞭虫污染的环境中,但从没有人类患病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一个研究人员自己首先尝试用2500个猪鞭虫卵的剂量,以此证明可以在人体内寄生,但不会引起任何临床症状。他们先让猪感染这种寄生虫,然后从受到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成虫进行体外培养,这些成虫可以存活足够长时间并大量产卵,然后可以收集和清洗这些虫卵用于临床。

随后,学术审核委员会开始寻找实验志愿者,第一个是克隆氏病患者,他服用普通运动饮料送服下2500个肉眼无法看到的虫卵。6个星期以后,这是从虫卵到生长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患者报告他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而且他的疾病有一定好转,这种情况持续了数月。

在另一个临床试验中,3名克隆氏病患者和3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全部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痊愈,也没有任何副作用。最后他们给29名克隆氏病患者连续24周每2周口服一次活虫卵。到试验结束时(24周),80%的患者症状缓解,72%完全康复。这超过安慰剂的可能效应(大概没有设计对照)。而且仍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抑制肠道炎症,并显示益生菌的特性,保持肠道健康。这项研究也验证了这种寄生虫稳定了实验室模型肠道中的细菌生态系统,并促进了炎症的更快恢复。曾经万人唾弃的脏东西,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拥抱健康。

不过,目前通过寄生虫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还很少,医学还是得有更严谨的实验支持和临床验证。在科研方面,科学家也在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寄生虫免疫治疗的潜能。

想让“国防部队”——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除了创新性的“寄生虫疗法”以及积极改善工作生活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补充一些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强化自身免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并非一生下来,免疫系统就十项全能,坚不可摧,科学家在对人体内源物质NAD+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补充烟酰胺单核苷酸(NAD+前体,“赛立复”的核心物质)后,不仅可以改善感染新冠后引起的NAD+代谢,还能改善免疫反应和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失调,抑制细胞死亡。基于实验结果,2022年4月,中科院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补充烟酰胺单核苷酸可防治新冠的重磅研究。《CELL》《Nature》《Science》等权威学术期刊也前后发布了关于NAD+前体的近千篇研究论文,对NAD+前体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研究,并将赛立复旗下的NAD+前体确认为全球首个经严谨科学验证的抗衰及提升人体免疫力的物质。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俗语或许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不是悖论,可以说,微生物组越多样化,我们的健康和免疫潜能就越强,比起没有受过感染考验的“免疫新兵”,“身经百战的老兵”才是保卫身体的中流砥柱,然而要使得这些“老兵”拥有足够的子弹去“征战沙场”,提升自身NAD+水平也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