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在广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有一款茶仍被人们尊为“圣茶”、“神仙茶”,它就是祁门安茶。

安茶,是历史名茶但是知道的人却很少,甚至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安化黑茶,其实它是产于安徽祁门的一种黑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安茶

在中国漫漫茶史中,安茶曾经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后因一篓香港而来的老茶和一封书信,最终得以重现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茶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的“软枝茶”,距今至少300年的历史,根据一份1931年的史料记载,当时的安茶仅在祁门县就有47家茶号,其中最为悠久、影响最大的属创立于1725年的孙义顺老茶号。

安茶名称的由来,据颇有威望的老茶师说,是因为成品安茶具有安定人体五脏六腑的药用效果,故而取其功效定名“安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销诸地 誉为圣茶

清末时期,安茶经由水路运往两广、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据说,20世纪初期,岭南一带曾瘟疫流行,而一位戴姓民医用安茶作药引,治好了不少病人,安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以至于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茶适合闷热潮湿时节和地区的人们饮用,有其科学根据。

安茶中含天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可解渴去火、消胀养胃、消瘴避邪、益神健脑、通焦利尿,岭南一带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故而在广东和东南亚地区至今仍被尊为“圣茶”、“神仙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艺独特 箬叶沉香

安茶的制作工艺繁复,要求严苛,具有多种独特之处。采摘一般限定在谷雨前后10天左右,标准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或对夹叶。

制作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过去传统是茶农手工初制后,再交由茶号、茶行精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制中的“秋露工序,堪称安茶制作的精髓所在,秋露是指让干茶经过露水“洗礼”,可达到去火之作用,这一古法工艺,非到白露节气不可为。

制作成功后的成品茶全部用当地天然的箬叶包起,再放在竹条编织的篓子内,每一篓重量在半斤左右。

箬叶不仅可为茶叶提供栖身之地,还可以在口感、功效上与茶叶相得益彰,年代愈久越加明显,这种幽香被称为“箬叶沉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洞藏 岁岁生香

安茶是一款后发酵茶。

当年包装完成的成品安茶尚有火气,介于绿茶红茶,并不急于销售,而是放入头尾通风的地窖内洞藏,开启安静的发酵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存放两至三年方可出售。

转化后的安茶,尤其是三年后,差异明显,茶汤由清浅变得红亮浓稠,口感由涩苦变为甘甜,口感和功效历久弥珍。注:图片来源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