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荀吴其人

(一)政坛履历

荀吴(中行吴、中行穆子),荀偃之子,其母为郑国人。

前 554 年春,执政荀偃在伐齐班师途中病故,临终指定荀吴作为中行氏接班人,荀吴进入晋国六卿行列,任上军佐,在六卿中排名第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 548 年,士匄去世,赵武执政,荀吴晋升为上军将;

前 541 年底,赵武去世,韩起执政,由于韩赵两家的亲密关系,赵武之子赵成直接担任中军佐,荀吴仍为上军将;

前 525 年左右,赵成死,荀吴升任为中军佐;

前 519 年左右,去世。其子荀寅出任晋国下军佐。

(二)他是怎样一个人?

荀吴是一位虽未当上执政但颇有作为、留下记载较为充分的的晋国重臣。关于他的品质、性格、特长和缺点,通过一系列事迹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来。

1、 刚勇

据《新序》记载,荀吴善于手搏猛虎。可见从体质和爱好而言,这都是一位天生的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质朴

据《新序》记载,荀吴还是一位简朴好德的仁人。他私人只有“皮车十乘”,不担忧财富的微薄,而只忧心“德之不足”。从这一点来看,就比韩起的“忧贫”要高上一个层次。

3 、木讷

荀吴的特长在于领兵作战,而不在外交周旋和文辞应对。前 530 年夏,齐景公与卫灵公、郑定公一起来晋国朝见新君,晋昭公亲自设宴款待景公,荀吴担任昭公相礼。席间,两位国君玩起投壶游戏。

荀吴念出的祷词不严谨,被齐景公钻了空子,占了口舌上的便宜,随后荀吴也只能以强硬和露骨的言语去强压对方。这次活动充分彰显了荀吴的弱项,此后,就很少见他出现在类似场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考察荀吴的上述特征,可算是符合这一评价的典型了。

二、荀吴为何要灭鼓?

西周灭亡之后,中原地区一度陷入无秩序状态,北方的狄、西方的戎趁机进入,南方的楚国(当时还被认为是蛮夷)也逐步拓展势力,华夏各国疲于应付,“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民族斗争的状况(虽然是一鲁国为观测点说的)。

有人统计,公元前 722 年-前 637 年的 86 年间,戎狄攻华夏共 16 次,华夏伐戎狄共 9 次,可见当时戎狄的实力并不弱于华夏。但从中原地区霸主制度产生后,华夏逐步占据了战略优势。

关键原因有二:

其一,华夏诸侯重视相互团结与支援,如狄人灭卫,齐桓公率领诸侯帮助卫国重建,山戎攻燕,齐桓公也亲自帅军解救。而戎狄分散,不知道团结。第二,华夏诸侯不仅团结自己,而且知道分化敌人。晋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要同时面对戎人和狄人的压力。

狄人又分为赤狄和白狄。一开始,晋国人团结实力较弱的白狄共同打击赤狄,赤狄难以抵挡,逐渐没落下去;随后,晋国有采取与戎人联盟对付狄人的策略,如此,白狄也逐步衰落。直到戎、狄两部都不足以对晋国带来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们才切身感到来自晋国的压力,才知道团结起来,但,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 569 年,无终国(山戎人之国)国君嘉父派使臣来晋国求和,晋悼公采纳魏绛的建议,实施和戎政策,此后的几十年,双方大体相安无事。随着北方狄人势力的削弱,狄人各部纷纷依附于无终。

可能是势力壮大后信心充足,也可能是吸纳狄人的失败教训,无终联络各部狄人,开始与晋国为敌,晋国方面刚刚完成与楚国的弭兵,也恰有集中力量打击戎狄的精力和时机。终于,机会来了。

三、荀吴灭鼓的游戏

前 527 年秋,荀吴再次出兵讨伐鲜虞,包围了鼓国的都城。这次围城,荀吴上演了一出“义师”的好戏。

鼓国被围,形势严峻,城里有人偷偷告诉荀吴愿意投诚,希望里应外合,帮助你们拿下鼓国,但被荀吴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的人问:

“这么不用部队劳苦攻城就能达到目的的美事,您为什么不干呢?”

荀吴:

“我听叔向说过:‘好、恶都不失常,百姓才能知道该怎么做,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如果我们自己的城里出了叛徒,我肯定特别厌恶他。现在别人的城里出了叛徒,我怎么能喜欢这样的人呢?到时候我厌恶的人得到了赏赐,该如何对待我喜欢的人呢?如果不赏赐,又会失信,那样还怎么管理我的民众?打仗嘛,有实力就进攻,实力不足就回去,量力而行就可以了,我不能因为想取下一座城而亲昵奸人,那样我的损失就太大了。”

随即,荀吴居然把鼓国叛徒出卖给鼓国人,让他们杀死叛徒,并修缮工事。

大军围鼓三月,鼓国又有人带着部属出来投降,荀吴看了看投降者的部属,说:

“他们脸上还没什么饥色嘛,你们还是回去好好守城吧!”

又有军吏质问:

“现在城池唾手可得你却不要,放任我国的百姓劳苦而士兵疲惫,您就这么侍奉国君啊?”

荀吴:

“我就是这么事奉国君。如果因为获得获一座城而教人民懈怠,要城又有什么用处?得到城池换取懈怠,还不如保持原貌呢。换取懈怠不会有好结局,抛弃原有的斗志更不吉利。鼓人能事奉他们国君,我也能事奉我的国君。躬行道义而不改变,喜好厌恶不失常,这样,到头来,城我们可以攻克,还可以让百姓知道道义所在,让百姓愿意誓死报国而没有二心,这不是很好吗!”

又过了段时间,鼓国人来告:粮食尽了,力也竭了。荀吴这才光明正大地开进城去,没有杀戮一个鼓国人,只是带着鼓君鸢鞮(《国语》作“苑支”)凯旋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绛都举行献俘仪式后,又把鸢鞮放了回去,继续作他的鼓国国君。

不料,荀吴的义气与晋国的宽大处理并没有感化这位鸢鞮,回去后又投靠了鲜虞。

前520 年 6 月,又是荀吴领兵经略东阳——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派士卒伪装成籴粮的商人,暗带兵甲,假装在鼓国都城昔阳门外休息,突然袭击杀入城去,二次攻陷了鼓都。这次的鸢鞮再没有那么幸运,昔阳被正式划入晋国版图,荀吴派大夫涉佗作为这里的守将,自己押解着鸢鞮回国。

四、荀吴为何要这样做?

无论如何,荀吴第一次围攻鼓都的行为都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如果仅仅理解为他是一个忠义仁厚的君子,未免过于幼稚了。

第一,看看荀吴此前乃至此后的军事行动,多么的兵不厌诈,多么的不择手段,无不阐释了“兵者,诡道也”的真理,这么圆熟的荀吴,如何到了这里就变成宋襄公一样的迂腐之徒了?第二,这样大仁大义的行为依然不能感化对手,为什么第二次就采取了突袭,而放弃了原来的大仁大义?

这里的解释是,荀吴在讨好鼓国的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讨好呢?

是为自己家族在这一地区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础。当时晋国六卿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世代统治,根深蒂固。为后代打下一片巩固的根据地,是每个家族主人十分关心的大事,如赵氏家族对晋阳的苦心经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下去,六卿家族之间最终难免大打出手起来。

事实也表明,20 多年后,中行氏被晋国所驱逐,打了整整七年的内战,荀吴的儿子荀寅节节败退,退守的都是山西东部、河北西部这些地区,主要也就是所谓的“东阳”地区。荀吴处心积虑打下民意基础,是为自己的家族在这里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次 “略东阳”的行动,就是巩固自己在这个地区的统治。

第一次攻克后不戮一人,第二次攻克后直接派部下驻守,用意再明显不过。荀吴本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第一次围城时那些漂亮话,应该真是叔向教的,而他以东阳作为家族根据地,也有可能是出于叔向的指点。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