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入冬后的京城愈发的冷清,但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的内心却是火热的,觊觎已久的洪宪帝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袁世凯麾下的北洋集团却是另一番光景,资历最老的冯国璋、张勋等人都选择了沉默,刚愎自负的北洋之虎段祺瑞更是懒得伺候未来的太子,直接甩手辞职,将有名无实的陆军总长之位扔给了北洋之龙王士珍。而在地方崛起的北洋新秀却踊跃支持袁世凯“速正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手握重兵而为所欲为的各省督军,之所以会步调一致,无外乎各求其私。除了指哪打哪,对袁世凯绝无二心的安徽督军倪嗣冲,像湖南督军汤芗铭,求的自然是在庙堂格局中更上一层楼。而云南的唐继尧则是阳奉阴违,背后是在磨刀霍霍。对于精打细算的阎锡山来说,在山西遥电支持,则是人云亦云的小心谨慎。坐镇天府之地的陈宦,四川会场的代表选会上,每人面前陈列的笔杆、墨盒以及点心,无不刻有“赞成帝制”四个字,看似一片良苦用心,实则令人啼笑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老大哥的徐世昌,眼看着自己的慰庭贤弟步入深渊,知道自己已经跟不上袁世凯的节奏,无奈中挂印而去,留下一封委婉的辞职信。尽管袁克定亲自登门劝解,这位精明了半辈子的从龙之人,冷谈地答道:“吾不阻止,亦不赞同,诸君好自为之。”在徐世昌看来,袁世凯的复辟之路必败,所以在辞职信中,徐世昌也将自己定位成最后收拾残局的那个局外人。

其后,袁世凯在呼声中还上演了三推三让的老戏,自拉自唱,威名扫地,将庙堂之间的鸡零狗碎演绎的淋漓尽致。但是袁世凯麾下亦不乏诤臣,此人便是忠心耿耿的机要幕僚张一麟。作为袁世凯步入毁灭深渊的最后一条防线,张一麟极力劝阻,一直唯唯诺诺的张一麟,不惜当众顶撞袁世凯,大声疾呼:“犯天下之大不韪,群必起而共击之!”对袁世凯言听计从的倪嗣冲当即怒目而视,甚至做出拔枪的举动。在群嘲中,张一麟孑然一人,力斥帝制之非,列席的徐世昌赶紧去拉张的衣角,平息冲突,恼羞成怒的鼓吹帝制派则再进谗言:“罪当诛,否则何以平众怒?”袁世凯沉默了许久,打断道:“一麟罪不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登基大典上,已是洪宪皇帝的袁世凯,传话行礼要简单一些,三鞠躬即可,但是群臣仍旧行跪拜大礼,张一麟则坚持行鞠躬礼,一时成为鹤立鸡群的焦点,一莽夫直接冲上前去将其强行摁下,张一麟在愤懑中哀号不已,而三叩九拜者亦有之,现场一片混乱。

最终仪式草率结束,端坐着的袁世凯左手扶杖,不时朝行礼者点头示意,对于年长者,甚至不自觉做出搀扶的姿态,内心的复杂溢于言表。在群臣的疑惑中,悄然间改朝换代,而在袁世凯的纠结与无奈中,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北洋集团,早已人心涣散,暮气沉沉,大限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