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我结束了所有的教育项目(编程、语文、英语),2022年转行做了抖音和视频号,也是是比较松散的一年,停停歇歇,多了很多的思考,倒也清静了很多。

虽说是停停歇歇的状态,有时候比创业还忙,比如做抖音,比如写文章,比如考察项目,有的做的很烂,有的稍有结果,倒不焦虑。

孵化了两个不错的项目,目前进展极好,这是创业的感觉;写了大量的文字,重拾手感,这是年轻的感觉;读了不少经典,阔然了很多,这是从容的感觉。

如果说,这两年有所感触的话,那就是。

事做起。

不熬夜

熬夜,没想到在双减后,终于实现了。

在以往,天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有激动人心的工作。

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

是迫不得已?是勤奋?还是能力不够?

我更认为过往的自己是:能力不够。

工作效率再高点,看问题的能力再强点,看人的能力上升点,事情应该不会那么多。

就拿工作来说,白天真正高效率的工作顶多2-3小时吧,如果就把这几个小时的效率不断提高再提高,不是更好吗?

很多时候,比的是效率,效率提升的前提是战略的勤奋,而不是战术上的勤奋。

现在,晚上超过11点,无论谁的电话、工作我一概不参与,睡完觉再说,一晚上又改变不了世界。

我很少有失眠的时候,一觉到天亮,这种感觉特别好。

不熬夜的原因,真的熬不动,也不想靠熬夜赢得胜利,换个维度去竞争取胜,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呢

睡个好觉,

少熬长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小记

一天一条原创朋友圈,一条400-600字不等。

对,一天一条,不多不少。

自2020年11月至今,已经写了快25万字。

25万字,就这么简单。

字数多少不重要,主要是给自己找了个小事情。

你说有什么意义吗?

没有什么意义。

无外乎就是你的感想、见闻、思考、启发、无聊。

试想一下,人的一生,哪来那么多轰轰烈烈,不都是由这些不起眼的瞬间,无意义的砖块垒成有意义的人生城墙吗

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项伴随终身的技能,更是一个不断输出的有效载体。

著书立传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是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段独处的时间,表达表达,表达你的情绪、你的喜悦、你的感伤,这没有什么不好,反正人兽无害。

比起刷抖音,刷直播,刷朋友圈,读书写字是当下最稀缺的最高贵的最简单的事情了。

写一写,试试看,没准你不会那么焦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作坊

先后在集团公司、成熟公司、创业公司工作,也做过市场专员、总监、副总裁和总经理。

现在对于做一个多大的公司没太大兴趣,对于是不是要在CBD、SOHO搞个高逼格办公场所,这个虚荣心也过了。

我曾经在北京的国贸租着大办公室,斜对面就是国贸大厦和新央视大楼,看似风光,谁痛苦谁知道。

小不等同于躺平,而是脱虚向实

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去开启解决方案,解决一个客户问题成交一个单子,这不就是商业交易的本质。没必要把自己抬得太高,上不去下不来,踩空了,摔着疼。

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只是政策、行业、经济、政治的影响,还有自身的管理、组织、制度、执行等综合影响,这事有点复杂。

往往我们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其中的艰险。

创业那会儿,我有合伙人信心满满:我们要在北京盖栋自己的楼、五年上市。

嘿嘿,这种现实主义里的超现实,大概率都是笑话

拆解下背后的逻辑:无外乎被虚荣心、被比较给左右了,眼里全是这种超越能力的想象。

相比之前,我喜欢做“小而强”的小作坊,不管大风大浪,我要保证倒不了。有业务赶快接,踏踏实实做好交付,没业务练好内功,政策说干不了,关门干别的,损失也不大。

嗯嗯,这是脱虚向实的现实主义,生命力大概率不弱

过去一年的经历,我越来越清晰,又越来越笃定。

小作坊,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